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盘久必跌”魔咒隐现 新平台需要新龙头

2016年08月24日 07:1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在上周一放量突破3100点大关后,沪综指停滞不前,赚钱效应下降、盘中多次下探、交投出现萎缩,股指在3100点的盘局已经出现疲态,“盘久必跌”魔咒隐现。究其原因,资金缺乏着力点,市场缺乏明显的投资主线,资金连续撤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的活跃度。从目前来看,前期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领涨龙头已经趋于平静,市场需要新的龙头,只有优质成长股回归才能带动整个市场的热度,维系3100点新平台的活跃。

  “盘久必跌”魔咒隐现

  8月15日以来沪综指放量突破,站上3100点大关,8月16日更是冲高至3140.44点,刷新1月8日以来的新高。不过好景不长,随后几个交易日,指数止步不前,围绕3100点窄幅震荡,盘中多次下破3100点,但随即又收回。本周股指继续下探,周一下破3100点,周二小幅低开,短暂回落后,震荡上行,全天维持窄幅波动,尾盘短暂跳水后又收回,收报于3089.71点,上涨0.16%。与之相比,深市主要指数表现稍好,深成指上涨0.18%,收报于10750.29点; 中小板指 数上涨0.22%,收报于6953.11点; 创业板指 数上涨0.31%,收报于2174.16点。

  虽然指数翻红,但市场赚钱效应不强。沪深股市昨日正常交易的2691只股票中,有1515只股票实现上涨,40只股票涨停,77只股票涨幅超5%,179只股票涨幅超3%。在下跌的1073只股票中, 同力水泥 跌幅最大,为9.89%。 中房地产 、 波导股份 、 当升科技 等18只股票跌幅超5%、56只股票的跌幅超过3%。值得注意的是,剔除次新股后,昨日A股仅有15只股票涨停。与之相比,昨日跌幅居前股票则多是前期的领涨股。市场赚钱效应出现明显萎缩。

  赚钱效应下降、盘中多次下探、交投出现萎缩,股指在3100点的盘局已经出现疲态,也使得投资者对于“盘久必跌”的担忧更甚。其实2016年以来,盘久必跌在A股上多次发生,2016年3月中旬,沪综指以一波三连阳攻上 3000点关口,随后在2900- 3000点开始窄幅震荡,好景不长,4月20日沪综指以一根放量阴线击穿多条均线密集交汇区域,连续盘整10个交易日后,5月6日再度收出放量长阴。这一幕在7月也曾发生过,在 3000点上方盘桓数日后,7月底指数再度放量下跌,跌破前期盘整平台。

  交投由热转冷

  8月15日沪深股市放量突破,两市成交额达到7503.01亿元,较此前几乎翻倍。不过此后沪深股市成交额就逐级下降,8月17日降至6000亿元左右,8月19日降至5000亿元左右,昨日两市成交额更是降至5000亿元之下,仅为4597.85亿元,交投也经历了从热到冷。

  从 资金流向上看,8月12日沪深股市出现13.22亿元 净流入。8月15日地产股爆发引爆市场,资金参与热情骤然升温,当日净流入金额超过300亿元,达到387.62亿元。不过资金可能只是入场搏一把,随后场内活跃资金便连续6个交易日撤离,且净流出规模均在100亿元之上。8月16日沪深股市净流出金额达到336.7272亿元,几乎将前一日的净流入额回吐,8月22日两市净流出金额更是达到451.24亿元,刷新了6月13日以来的新高。由此来看,资金入场一搏后便迅速跑路,且市场稍有风吹草动,资金净流出规模便迅速扩大。

  从行业板块来看,8月15日以来2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仅有钢铁板块实现2.43亿元资金净流入,其余27个行业板块均出现资金净流出,国防军工、休闲服务、建筑材料和 纺织服装 4个行业板块净流出金额较小,低于20亿元。与之相比, 医药生物 、 房地产 和非银金融板块的净流出金额居前,超过10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交投从热到冷,资金连续撤离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场缺乏明晰的投资主线,在地产、金融等蓝筹股回落后,资金开始从这部分品种流出,但由于热点散乱,缺乏新的投资主线,资金缺乏着力点。

  新平台需要新龙头

  本周一激烈的冲关战酣畅淋漓,沪综指放量突破3100点的意义更是重大,因为这一点位已经压制了大盘近8个多月,每次沪综指冲至3100点附近后便会遭遇到空方的强力阻击,随后往往产生一波大调整,指数不得不再次缩量震荡,酝酿新的突破。本周一站上3100点其实是在宣告指数进入了一个新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巩固这一新平台,需要有新的领涨龙头出现。

  6月以来,代表无风险收益率的十年期 国债 收益率持续走低,一度跌破2.7%,创下8年来新低,低 利率、资产荒的状况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烈,但由于资金的风险偏好过低,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资产,而在A股中高股息率的地产、金融等蓝筹股恰恰符合这一标准,因此受到资金的关注,随后恒大大手笔买入地产股更是成为“蓝筹热浪”的催化剂。

  大盘蓝筹股经过连续上涨,带领大盘突破3097点的年初高点,短期已完成任务,后续进入强势整理,指数也不会呈现快涨态势,现在需要的是稳扎稳打,巩固这一平台。从历史经验来看,1月份大幅调整近千点之后周期股先反弹,随后以次新股、 新能源 汽车为代表的 中小盘 股有较好表现,甚至走出一波超预期行情。“大盘股冲锋,小盘股跟涨”,随后“权重股搭台,题材股唱戏”。虽然市场监管趋严,纯粹的题材股很难再度“疯狂”,但优质成长股回归才能带动整个市场的热度,维系新平台的活跃。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