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汤臣倍健负增长拖累股价 评级或目标价遭下调

2016年08月22日 06:5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保健品第一股”汤臣倍健近日业绩硬刹车。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2.33亿元,同比增长4.78%,净利润为3.59亿元,同比下跌13.94%。而这也是上市五年来,汤臣倍健利润首度出现负增长。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归因,汤臣倍健称“受宏观环境影响药店渠道增长乏力,销售表现不达预期。”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上市以来,汤臣倍健品牌推广费一直在增长,2011-2014年分别为8432.46万元、1.22亿元、1.4亿元,2014年报将品牌推广费纳入长期待摊费用。2014年,汤臣倍健以冠名、特约赞助等形式在北京卫视等多家卫视投入营销费用。

  对此,元大证券研报下调了汤臣倍健的评级,并将目标价调降至人民币13.4元,每股盈余估值下调27.2%。元大证券指出,汤臣倍健获利展望走弱,股价表现恐难超越大盘。另外,公司下半年仍将面临费用增加的压力,与NBTY(自然之宝)建立的合资公司,今年也很难贡献盈利。

  事实上元大证券在今年6月的研报中,对汤臣倍健尚有信心,认为汤臣倍健将成为CFDA保健品注册及备案双轨制新规的最大受惠者,并给予“买入”评级。

  另外,财富证券虽然维持了汤臣倍健的“推荐”评级,将目标价调至15.9元。但是对照去年10月财富证券给出43.18-45.72元的估值区间,在送转完成后,实际上汤臣倍健目标价格已经下调近1/3。而财富证券的研报还曾指出,汤臣倍健第一期核心管理团队持股计划持仓均价为36.82元,将成为公司股价的安全垫。不过目前来看,却是很难起到作用。

  持续降速 董事长自嘲"无像样动作"

  7月30日公告的尚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2016年中报显示,汤臣倍健利润出现首度下跌,截至6月30日,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2.33亿元,同比增长4.78%,净利润为3.59亿元,同比下跌13.94%。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汤臣倍健的隐忧一直存在。首先是渠道压力若隐若现。严重依赖药店渠道,2008年时,其直营终端仅10个百分点左右。即使假设上述3万个终端均为药店,相较于40万的药店数量,汤臣倍健的渗透率也不足十分之一。

  过去通过给药店渠道极高的毛利去刺激药店的铺货和扩张从而获得增长,而在药店颓势后,尤其是单体药店颓势,连锁药店强势选择权更强的时期,意味着铺货成本增加。尽管在补充商超和线上渠道,但药店仍处于绝对地位。

  营收增速放缓,花钱的速度却没减慢。在销售费用上,汤臣倍健手笔不小。上市以来,汤臣倍健品牌推广费一直在增长,2011-2014年分别为8432.46万元、1.22亿元、1.4亿元,2014年报将品牌推广费纳入长期待摊费用。2014年,汤臣倍健以冠名、特约赞助等形式在北京卫视等多家卫视投入营销费用。

  在汤臣倍健自身之外,中国保健品市场风云际会。市场数千亿级别,寡头时代未来临,入局者增多,竞争加剧。

  2013年开始,海外保健品借跨境电商与逐渐成体系的代购经销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了线上保健品行业的半壁江山甚至对线下也产生冲击。而在医改政策对药企的洗牌下,毛利高、客单价高的保健品行业更频繁地出现国内大药企的身影,诸如广药集团、白云山、同仁堂等。这也客观上造成竞争加剧,公司业绩压力增大。

  评级或目标价遭机构下调

  面对中期业绩的困局,机构也纷纷下调汤臣倍健的评级和目标价。元大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16年下半年,汤臣倍健仍将面临药房渠道销售表现疲弱和费用增加的影响。

  另外,汤臣倍健与NBTY(自然之宝)建立的合资公司今年很难获利,未来公司实现重大并购的可能性有限。远大证券尽管依旧给出了“持有”评级,不过将每股盈余股指下调27.2%-32.3%,目标价降至人民币13.4元,并认为股价表现将很难超越大盘。

  事实上在今年6月,元大证券研报中对汤臣倍健还是“买入”评级,认为汤臣倍健将成为CFDA保健品注册及备案双轨制新规的最大受惠者。

  而财富证券则指出,药店渠道保健品增长乏力导致公司收入增速放缓,收入同比增速仅4.7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0.68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的提升也是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

  另外,公司对骨骼健康品类“健力多”实行大单品策略,但通过去三四年运营, “健力多”收入规模虽然上升很快,但由于组织架构人员膨胀,导致费用失控,15年亏损5000多万。因此汤臣倍健去年九月底提出在单品模式不改变情况下,调整考核指标,由规模考核到利润考核。在调整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人员不稳定,新经销商运营能力相对较差,而负责“健力多”运营的子公司佰嘉在管理、扶持方面没有完整应对机制,导致收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部分下滑,上半年继续亏损2000多万。

  尽管财富证券也维持了“增持”的评级,不过目标价格已经从去年10月的43.18-45.72元,下调至15.9元。在完成送转后,实际价格下调了近1/3。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