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财经编辑 周梦榕
本周,房产的几大新闻吸引眼球。一是前期上涨较快的一、二线城市房价7月涨幅收窄,但全国70个大中城市整体房价已连续15个月上涨。二是上海出现中国最贵地王,项目保本价将达到15万元/平方米。
房地产为什么在一线或者二线的城市火爆程度超出人们想象?是什么力量支撑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一枝独秀?专家对此提供了不少解读。有人认为都是货币惹的祸,将房价暴涨归结于货币超发;有人认为是人口红利推动;有人认为是土地供应偏紧……
不管解读是否全面,不可否认的是,房价已经颠覆了人们对财富和生活的认知。今年这么一条财经新闻火了:《315家上市公司年净利不到1500万:不够买深圳一套房》。如果一个城市每年房价上涨三成以上,这个城市的企业家和年轻创业者们会买房还是办实业?
高房价让人们意识到它的后遗症。毕竟,世界各国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实体经济的稳定才是经济繁荣的定海神针。于是,今年3月,我国过去一年楼市最火热的两个城市,上海、深圳同时发布楼市新规,提高购房者门槛。最近两个月,被称为上半年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四小龙”的几个城市也纷纷出台调控措施。
但从短期来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限购、上调二套房首付比例等调控仍然没有刹住房价上涨的势头,一线城市和“四小龙”房价并未止涨,只是涨幅收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政策层面的重压,楼市资金有从这些城市外溢的趋势,未受到政策打压的区域中心城市已经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
记者近期在华中重镇武汉发现,武汉的房价已经连续上涨了18个月,在20天里出了6个地王,单价地王也首次冲上两万元大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7月份,在51个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中,前十个几乎被二线城市包揽,比如厦门、合肥、南京、石家庄、无锡、天津、杭州、武汉、郑州等。另外,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环比涨幅继续收窄,而石家庄、南昌和长沙等城市的环比涨幅仍在扩大。
这一现象其实很好理解,在当前资产荒和低利率的环境下,资金是需要出路的,一线城市房价偏高,部分投资、投机资金开始撤出一线城市转向二线城市,使得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超越一线城市。从这个角度讲,去年以来房价上升较慢的二线城市可能还会出现补涨。
投资过股票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名词——炒地图,或许,房价暴涨的城市也将像炒地图一样传递:从一线城市到一线城市周边、二线热点城市再到二线城市,说不定还会蔓延到部分三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或将出现轮番接力上涨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