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山西证券子公司被立案调查

2016年08月12日 07:30    来源: 新京报    

  新京报讯 (记者王全浩)8月11日,山西证券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中德证券,作为紫光卓远财务顾问“未能勤勉尽责”被证监会调查。

  此次被调查的中德证券是2008年由山西证券与德意志银行合作成立的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主要负责山西证券的证券发行与承销、财务顾问业务。紫光卓远则是清华控股旗下的股权投资公司。

  分析人士称,紫光卓远因信息披露不全刚刚在7月份受到上交所纪律处分,中德证券作为其财务顾问,应该是受到了此次事件的牵连。新京报记者昨日就此事致电中德证券方面,对方表示:“负责人员不在,稍后回复。”但截至记者昨日发稿时,对方并未发来相关回复。

  公告中提到的紫光卓远公司,曾于去年11月参与昆明机床股权转让。昆明机床公告显示,将向紫光卓远进行股权转让,相应交易完成后,紫光卓远背后的清华控股将成为昆明机床实际控制人。公司将并入“清华系”的消息一出,去年11月19日至27日,昆明机床股价上涨了51.98%。

  然而,三个后,昆明机床却在今年2月17日突然宣布,公司收到消息,由于本次股权转让事项沈机集团(昆明机床母公司)还未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的相应审批、备案程序,而交易双方约定“本协议签署之日起3个月内,依照协议所列的生效条件不能全部获得满足的,则本协议自动解除,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因此,沈机集团和紫光卓远的股权转让协议在2016年2月8日自动解除。

  而令市场尴尬的是,在之前双方的公告中均未提及上述“三个月期限”条款。股权转让突然失败,让投资者措手不及,在公告发出后,昆明机床股价大跌。随后,上交所介入调查,认为“相关方未能及时全面披露信息,存在重大遗漏”,且“未就前述重大遗漏发布补充公告。”

  上交所在上个月对沈机集团、紫光卓远予以纪律处分,作出公开谴责,并通报证监会。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告诉记者:“中德证券作为紫光卓远的财务顾问,在这起案件中受到牵连是一定的。”

  不过,山西证券发布公告称:“中德证券将全面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工作,同时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公司的经营情况正常。”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飒认为,被调查并不会影响中德证券相关业务的正常开展。

  ■ 业绩

  上半年净利降超八成 山西证券月跌12%

  山西证券处在一个多事之秋。除子公司遭调查外,新京报记者发现,山西证券近期的业绩和股价也不尽如人意。

  8月4日,山西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7月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净利润4765.21万元,环比6月下降约一成。除了上月业绩下滑,上半年山西证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分别出现大幅度下降。

  根据此前山西证券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3亿元,同比下降61.64%;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降84.93%。

  对于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山西证券表示,2016年上半年,证券市场整体低迷,证券交易量同比大幅下降。受市场行情影响,公司证券经纪业务收入、融资融券业务收入均大幅下降。

  民族证券分析师黄博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证券市场整体低迷确实成为国内券商今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最大原因。

  新京报记者发现,在业绩快报发布当天,山西证券股价下跌收盘,当天资金净流出2639万元。而实际上,山西证券一个多月来股价一直处于下跌趋势,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7月1日至8月11日近30个交易日,山西证券股价下跌了12%,从16.68元跌至14.64元。

  新京报记者 邹晨辉

  ■ 延展

  遭遇监管风暴、业绩下滑 券商下半年日子“难熬”

  靠去年一波快牛行情赚得盆满钵满的券商,今年却过上了“苦日子”。在监管趋严下,券商接二连三遭到调查、处罚;不温不火的A股行情,则让券商业绩承压,部分券商甚至传出欠薪、员工离职消息。

  “未尽责”券商接连被罚

  对券商的监管风暴,始于去年“股灾”后。因业务违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处罚。而随着刘士余在今年年初上任证监会主席,证监会对券商的监管进一步趋严。

  今年6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被外界称为“史上最严借壳新规”。在新规监管导向下,近期被处罚最重的券商,是*欣泰的保荐券商兴业证券。因*欣泰欺诈发行,证监会在今年6月对兴业证券立案调查,兴业证券投行业务暂停。

  7月27日,证监会公布对兴业证券的处罚结果,因在欣泰电气IPO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出具的相关保荐和承销文件存在虚假记载,罚没兴业证券5700余万元;签字保荐人兰翔、伍文祥给予警告、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的行政处罚。此外兴业证券还将拿出5.5亿元设立先行赔付专项基金,赔偿因*欣泰欺诈发行而受损的投资者。

  证监会在对兴业证券作出处罚时表示,中介机构应该恪守诚信义务,审慎履行法定职责。对于不履行或怠于履行职责的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证监会将依法予以处罚。

  在兴业证券被立案调查的同一时间,西南证券则因涉嫌未按规定履行职责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投行业务被暂停。

  券商业务违规的直接后果是评级被下调。7月15日,证监会对外公布了2016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95家参评券商中,有58家券商的评级较去年出现了下调,占比高达61%。在过去一年被处罚过的中信、华泰、海通、广发、兴业等券商,评级均被下调,由AA降至BBB。

  监管风暴还刮到了新三板市场。从今年4月1日起,股转系统开始对新三板主办券商实行执业质量评价,对未能尽责的主办券商进行惩罚。媒体报道,新规实行3个月,便有48家新三板主办券商被采取了69次自律监管措施。

  126家券商半年净利降六成

  除了遭遇监管风暴,券商的业绩和经营也面临困境。中国证券业协会8月9日发布了券商上半年业绩,126家证券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24.72亿元,同比下降近六成。

  部分券商在近日被频频爆出拖欠工资、员工离职的消息。8月9日有消息称,方正证券与民族证券整合后,以CRM系统升级无法计算支付薪酬为由,拖欠营业部一线员工工资、数月提成,迟迟不发。对此,方正证券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上述消息不属实,公司不存在拖欠员工工资。

  除方正证券外,大通证券也曝出拖欠投行员工工资、员工大批离职。有“网络大V”曝出大通证券员工的公开信。公开信称大通证券近半年来经营情况严重恶化,各项指标呈断崖式下跌;经营管理高管和核心团队大批量出走,投行事业部员工离职率达35%,造成近100个项目无法后续督导。

  大通证券方面在回应媒体时表示,上述爆料内容是大通证券一离职员工所为,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员工离职只是个别现象,爆料内容与事实并不相符。

  新京报记者 李春平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