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记者 周慧、耿旭静)继6月外储意外增加134亿美元后,7月外储下降41.5亿美元。有分析认为,外储数据稳定主要是受到美元走势影响,人民币7月份走势由弱转强。
外储降幅小于市场预期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2010.57亿美元,环比下降41.5亿美元,6月为环比增加134.26亿美元。而以SDR计值的7月外汇储备为22973.31亿SDR,较上月增加60.38亿SDR,上月为增加161.6亿SDR。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谢亚轩、闫玲分析指出,如果扣除该因素,央行官方外汇储备下降102亿美元,降幅小于市场预期。7月上中旬开始,人民币汇率由弱转强。而本月外储的降幅并未显著扩大。
此外,招商亚洲新兴市场流向指标7月不跌反升,结合有限的外储降幅数据表明,英国脱欧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形势的负面影响仍不显著。
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专门分析为何慎用降准工具。汇率和资产价格仍是央行采用其他货币工具,延后降准时点的主要顾虑。汇率仍有贬值预期、跨境资本外流减缓导致降准工具使用的迫切性下降。关注全球货币政策转趋“保守”的方向变化,这有助于在中期缓解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
不过申万宏源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邱涤凡则认为,资本外流有所加剧。7月人民币汇率呈现先贬后升走势,主要受美元走势影响。结合6月份外汇占款下降和银行结售汇逆差来看,外部环境的动荡使人民币贬值预期逐渐升温,资本外流呈加速态势。
四季度外储或面临较大压力
申万宏源预计,四季度才是人民币汇率和外储压力最大的时点。他们指出,短期来看,国内经济压力仍然较大,叠加外部环境动荡带来全球经济放缓的可能性,使人民币的压力仍较大。但另一方面,英国、日本货币进一步宽松也推迟了美联储加息的时间,这将有利于缓解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对外储也将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上周五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运行情况》的专栏一文中指出,未来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按照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形成机制有序运行,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外,央行报告还指出,下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部分数据
2016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49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增速比3月末低1.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1.5个百分点。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比年初增加7.53万亿元,同比多增9671亿元。
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增加2.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6月末增速达32.2%,月度增量也屡创新高,这主要是因为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增速较高,带动个人住房贷款较快增长。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7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618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明显增加。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9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