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保险公司正在寻找整合资源的机会,建立养老金投资管理平台、优化资产管理平台、获得各类外延牌照成为三个主攻方向,保险的“混业化”投资版图正在扩张。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除在传统保险领域寻求更多建树外,保险公司还酝酿切入更多的细分领域,锚定的方向除了传统保险中养老险等自身尚未涉及的领域之外,业外的理财、消费金融资质也成为兴趣点。在基金的获取上,继华泰保险之后,安邦保险、民生保险、人保资产也在等待破题。险企探索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进入相关金融子行业,分享保值、增值机遇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前景为业内人士所看好。
同样被寄予厚望的还有保险资管公司资质的获取以及资管平台优化的举措。在大部分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成为全能力牌照机构的背景下,保险系资产管理机构第三方资产管理被视为应加紧布局的“蓝海”。与此同时,产业资本竞相涉足保险业,与业内机构联合进军成为新的趋势,被解读为外界对于保险公司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及展业前景的看好。分析人士认为,保险牌照仍处于稀缺状态,上市公司新设保险公司,在业务协同效应和获取投资回报方面的表现值得期待。
加紧布局 开辟保险资管“蓝海”
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的作为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保险资管机构的作用也被业内主体所重视。一方面,保险公司对于保险资管牌照的青睐更加明显,实际动作也有所提速;另一方面,完善优化已有的保险资管平台,提高保险资管能力和效率也提上了险企的议事日程。
近日,保监会有关部门批准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交银康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筹建申请。待通过最后的审批流程后,两家公司将成为“银行系”保险资管公司的新丁,而保险资产管理业市场主体总量也将继续扩充。今年年初,保监会刚刚批准百年人寿旗下的百年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永诚财险旗下的永诚保险资管公司的筹建申请,目前两家公司尚在筹建。
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人士表示,有银行作为股东的保险公司在保险资管业务上可以有差异化的做法,保险资管被纳入到股东的“大资管”领域当中,成为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依托于股东银行的信贷资源,开发一些保险资管产品,服务于保险资金运用和银行信贷的需求。险资管公司发行产品,或者提供融资渠道,可以为相应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成为贡献利润的重要来源。
除了新设保险资管公司,已有的养老金资管业务也在酝酿新的平台建设动作。太平养老投资总监黄明表示,其所在的公司正着手建设一个专注于养老金投资、独立于系统内保险资金运作的资产管理平台,2016年下半年的投资决策与管理机制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行业受托管理能力建设报告显示,目前,保险资产管理业市场主体主要包括21家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余家专业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香港子公司、6家养老基金管理(或养老保险)公司、2家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1家财富管理公司,此外还有173家保险公司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中心或保险资产管理部门。上述所有资产管理机构或部门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4万亿元,其中包含超过2.43万亿元的来自商业银行、企业年金、中小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的业外资产。
报告显示,保监会实施投资能力牌照化管理极大促进了保险机构建立完善的投资操作、投研体系、投后管理、风险控制等完整的资产管理链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大部分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成为全能力牌照机构。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表示,根据保费收入增速测算,保险资金投资总额在2020年将达到23万亿元。目前中国保险系资产管理机构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与国际大型险企相比尚有3倍差距,是应当重点开辟的“蓝海”。抓住时代的契机加紧布局,一批优秀的保险系资产管理机构将涌现,成为大资管时代的佼佼者。
伸展外延 “混业化”投资版图扩张
在看好保险业务“吸金”能力并加紧占领市场之际,保险公司也在酝酿延伸业务。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保险公司酝酿切入更多的细分领域,并尝试争取保险之外的金融牌照,进行“一体化”金融资源的整合,扩张“混业化”投资版图。
7月15日,中华联合财险董事长李迎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筹建资产管理公司和农险公司,已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如果可能,还将成立理财公司,开展互联网开发大数据研究。
锚定其他金融牌照的还有华夏保险。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华夏保险正在申请养老险、财险、消费金融公司的牌照。目前,其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寿险、健康险、意外险、再保险及保险资金运用业务。
目前,保险机构的混业经营大致形成三方梯队。中国平安和安邦保险在牌照数量方面拔得头筹,前者已获得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租赁七张牌照,而后者除信托牌照外,已集齐其它牌照。
牌照数量位居中游的各保险机构更多把精力放在了基金这一“公约数”上。公开信息显示,证监会近日同意设立华泰保险保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80%的华泰保险为其第一大股东,该公司是继国寿安保基金之后第二家由保险机构发起设立并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而根据证监会的受理进度,安邦基金有望成为第三家“保险系”的公募基金公司。截至目前,“保险系”公募基金公司包括国寿安保基金、泓德基金、平安大华基金等由保险公司直接发起或通过子公司发起的基金公司,以及泰康资产等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直接申请获得公募基金牌照的机构。此外,民生人寿收购浙商基金50%股权的事宜正在等待证监会审批,人保资产申请公募基金的申请尚未获得证监会受理。
更多的保险公司仍然发展主业,适时争取寿险、财险、健康险、养老险、保险资管公司等业内资格。此外,对于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私募基金等领域,仅个别保险公司有所或计划涉猎。
太平资管创新发展部高级经济师马勇认为,保险业应把握好战略新趋势,顺势而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保险业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战略性资产的投资,提升应对市场周期、利率周期以及人口老龄化风险的能力,增强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
马勇表示,保险公司可积极探索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进入相关金融子行业,既分享当前资产价格膨胀带来的保值、增值机遇,又为客户在细分市场中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专业化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综合运用债权、股权、股权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整体金融解决方案,推动保险业由传统的负债管理为主转向资产负债管理的协调发展,使大型保险机构向综合性金融服务机构转型。
蜂拥而来 内外资本联手“摘牌”
在保险业内筹划战略扩张和整合投资平台之际,业外资本对于保险资源的关注度也在提升,申请牌照的热情也愈加明显。6月底,贵州茅台(600519,股吧)等11家公司申请设立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保监会批复同意,成为产业资本看好保险业的最新注解。而保险业内机构与产业资本联合进军保险公司牌照,也成为新的趋势,华康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便跻身于上述11家公司之列,华康创始人汪振武拟任新的保险公司的董事长。
华康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省一直没有保险法人机构,现有保险机构均为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只能在当地收取保费,无法参与保险资金的运用安排。法人保险机构最显著的优势就在于可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可以将发达地区的资金归集到总部所在地,通过保险资金运用的方式支持当地的经济建设。
类似的业内外联合并非孤例。6月25日,安信信托发布公告称,拟与多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国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出资方之一的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总部设在北京的全国性保险销售服务机构。6月7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同意控股子公司众诚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众诚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众诚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按20%股比出资4亿元,全资子公司广汽资本有限公司按5%股比出资1亿元。
与此同时,监管层正在严格把关入场产业资本的资质。保监会6月21日否决了上海煜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市场主体提交的关于筹建“上海欣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出示了继今年2月否决胜利精密、鱼跃医疗等公司申请设立的科畅财产保险公司申请以来的又一张“红牌”。
尽管被否决案例增多,业外机构入场参与保险业务的兴致依然不减。保险资管业内专家认为,对保险进行股权投资持续升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保险行业增长明确,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保险业资产在资本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预计将会出现一波保险公司上市潮,行业体现出明显的投资价值。二是保险投资政策放开,保险机构成为产业集团首选的产融结合平台,投资寿险公司股权不仅能获得稳健的投资回报,还能获得保险公司的金融牌照信用带来的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有利于与产业发展的长期资金需求匹配,深化产融结合。三是行业准入门槛抬高,排队待批的公司多,牌照仍处于稀缺状态。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认为,从负债端来看,保险股权备受青睐有利有弊:竞争主体的增加有利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内各个公司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让保险公司的募资渠道更加通畅;弊端是新设主体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可能会有保险公司为冲规模,大力发展高利率的投资性险种,而这可能埋下利差损隐患。从资产端来看,产业资本所设保险公司首先会在产品端结合自身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各险企间的投资理念会逐渐不同,在资产配置上的差异化也将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