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随着基金中考成绩单公布,上半年部分基金遭遇巨额赎回导致规模锐减,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年中业绩排名中,部分基金“因祸得福”,净值短期飙升。但另一方面,由于赎回情况严重,更多基金面临着清盘考验。
公募缩水4000亿元
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17.22%,基金业不可避免地受到拖累。根据近期出炉的基金业中期报告,1973只基金收益为负,23家基金公司公募资产规模“缩水”超过百亿元,公募基金整体规模缩水4000亿元。
数据显示,与2015年末相比,中金、华融证券、长安、光大保德信、新沃、华宸未来和银河等7家基金公司公募资产规模在今年上半年遭“腰斩”,“缩水”幅度分别为73.68%、69.69%、61.84%、55.86%、55.56%、52.19%、50.65%。
从类型上看,基金规模“缩水”集中在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上半年分别净赎回2917亿份和2323亿份,成为上半年基金赎回的两大主力品种。
从单只基金来看,部分基金在业绩增长的情况下,因巨额赎回导致净值缩水。例如,西部利得成长精选二季度净值增长率为5.93%,但该基金资产净值由一季度末的26.81亿元,降至二季度末的0.53亿元,约26.28亿元的资产“蒸发”,净值缩水率达98.03%。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不俗的基金不受资金青睐,反而大多呈现资金流出状态,反映了资金获利后“落袋为安”的避险情绪较浓。例如,前海开源一带一路C和A上半年收益率分别为13.39%和8.87%,但合计份额减少了23.73亿份,相较去年四季度末的降幅高达82%。
不过,也有部分基金“因祸得福”,因为巨额赎回导致净值短期飙升。例如,在4月15日至4月18日3天时间里,国泰浓益C净值飙升,收益率从0.08%增长至90.72%;易方达欣易E在3月4日净值飙涨54.44%;光大保德信欣鑫混合A则在2月16日实现37.84%的收益率。
对此,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王群航分析称,近年来,公募基金开始下设多类份额,包括C类、D类、E类、H类、I类等,代表了不同的渠道、收费和投资者类别,如C份额是机构份额、E份额是电商渠道份额。当这些份额被大额赎回时,净值波动巨大,导致与其他份额出现明显的份额差别。
逾200只基金面临“清盘危机”
随着净值下跌和赎回规模增大,“迷你基金”数量增多,基金清盘或成为常态。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3000余只公募基金总净值规模为7.96万亿元,平均规模超过25亿元。但剔除掉230只货币基金4.23万亿元的规模后,非货币公募基金总净值规模仅3.73万亿元,平均规模仅为13.11亿元,再创新低。
按照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据统计,截至6月底,共有229只基金净值规模跌破5000万元清盘红线,占基金总数的7.5%。在这些跌破清盘线的基金中,有54只规模不足2000万元,比清盘线少了六成,属于“深度跌破”。规模最小的3只基金净值分别只有73.51万元、143.27万元和249.69万元,如果没有新增资金流入,清盘或难以避免。而从基金类别看,“迷你基金”集中在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分别为69只和98只。
事实上,公募基金清盘在2015年已屡见不鲜。据统计,从2014年9月首只基金主动清盘以来,累计有36只公募基金终止合同,其中,2015年有31只基金清盘。清盘基金均为“迷你基金”,或召开持有人大会表决清盘,或直接触发合同中的清盘条款清盘。目前来看,部分基金公司对迷你基金清盘比较积极,如富国、长盛等公司已经有多只基金清盘。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9只基金因触发清盘条款或通过持有人大会表决而终止合同,另有3只基金正在就清盘议案进行持有人大会表决。由于规模跌破清盘线基金数量过于庞大,基金清盘“压力山大”,预计下半年会有更多基金走上清盘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