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谢振宇 实习记者 陈耀霖
今年5月,国务院公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盐业改制的大背景下,使得盐企跨区域经营成为可能,制盐企业也将有销售权和定价权。而西南盐业龙头云南盐化(002053,SZ)已先抱团贵州、广西两省盐业国企。
7月14日,云南盐化公告称,其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贵州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盐集团)、广西盐业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盐业)所拥有的涉盐业务资产。
稍早前的6月底,云南盐化曾宣布与这两家公司战略合作,计划成立合资公司,而如今的收购资产显得更为直接。云南盐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产销一体化企业,而产销一体正是我国盐改的主要方向。7月14日,四川省盐务管理局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云南盐化与贵州等省份的企业抱团,背后还有贵州是食盐主销区的原因——其本身并不产盐,因此需寻求与制盐企业的合作。
另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7月初,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自治区)盐业公司负责人也曾聚在一起,探讨应对盐改、跨省合作的方法。
云南盐化迈出跨省步伐
云南盐化是云南省唯一获得食盐批发许可的企业,也是全国最早产销一体化的公司。
云南盐化收购贵盐集团、广西盐业资产的举动并非没有征兆。云南盐化曾在6月29日、30日分别与广西盐业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内容就包括,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搭建盐产业电商交易平台及拓展其销售市场和渠道。
就此,西南证券的一份研报分析称,此次云南盐化与贵盐集团、广西盐业的战略合作,较早地实现了盐改时代省级盐业公司间的合作,采用了省级盐业公司间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跨区域开发盐业市场的改革模式,盐改步伐领先于全国。
目前,云南盐化在云南省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15家销售分公司、21家配送中心和5个经营网点。但是,云南盐化董秘李政良此前曾在受访时表示,除了覆盖云南盐化自己的区域外,每年云南盐化仅有少量食用盐指标可以调拨,供应合理半径内的贵州、四川等地。
而未来,随着盐改推进,上游制盐企业似乎更受益。国信证券此前一份研报就分析称,盐改方案落地,放开食盐价格、推动产销一体化、取消跨区经营限制,停发新增食品生产与批发牌照,将极大利好体制内市场化程度高的制盐企业,未来有望诞生几家全国性品牌制盐企业。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两次致电云南盐化董秘李政良。但李政良称,目前正处于收购敏感时期,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
川盐同样考虑走出去
云南盐化牵手了贵州、广西盐企,实际上,在7月初,还包括四川在内的四省(自治区)盐业公司负责人也曾齐聚,合谋盐改。
四川盐务局旗下网站盐政网的文章显示,7月1日,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自治区)盐业公司产销合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参会代表就包括云南盐化董事长杨万华、贵盐集团董事长刘仰瑞,以及广西盐业相关负责人。
应对盐改到来,川盐企业也谋划抱团发展。今年6月初,四川省盐业产销座谈会在蓉召开,有四川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负责人建议由四川省盐业总公司牵头,共同组建省外盐产品销售公司,来实现川盐出川甚至出国。
前述四川盐务局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该次会上,大家有这样的想法和提法:“市场打开后,省外生产企业、批发企业会进来,我们也要考虑走出去。”但他强调,这仅是行业内部的一次讨论。
有数据显示,四川现有10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年食盐消费量约80万吨。四川盐务局该人士表示,目前四川食盐产量近100万吨,未来盐改也会充分利用自身作为产盐大省的优势。
主销区贵州面临挑战
云南盐化是产销化一体化企业,除了主要供应云南市场,过去其少许食盐卖向了贵州市场——这里是传统意义上的食盐主销区。
据云南盐化高管此前对外透露,2015年公司的盐产量约100万吨,其中食用盐约40万吨。以往,云南盐化每年按国家计划供给贵州约2万~3万吨食盐。
作为主销区,相较于云南盐化而言,盐业改革对贵盐集团来说,则挑战相对更大。此前,根据国家指令性计划,贵盐集团每年从周边进盐,包括湖南、湖北、云南还有四川。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4月22日的一季度经营活动分析会上,贵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贵州省盐务管理局局长刘仰瑞曾说,盐改中的几个变化对纯销区的贵州影响巨大,使得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市场份额减少、主业收入和利润空间压缩,面临生存困难。
刘仰瑞还坦承,贵盐集团总量小、基础弱、效率低、竞争力不强,面对盐改,定位为商贸流通企业的贵盐集团首先要保生存。因此,贵盐谋求和其他拟进黔的企业在业务层面产销合作、市场层面区域合作,以及战略层面股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