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强大金控集团的保险公司,总能吸引市场的眼球,哪怕其经营业绩不佳步履蹒跚。复星保德信人寿便是这样一个处境尴尬的角色。哪怕以郭广昌的聪智,现在也要挠头了。
今年6月20日,保监会网站公布了前5个月保险行业经营数据。数据显示,原保险保费收入16120.18亿元,同比增长38.18%;截至5月底,保险业总资产13.9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08%。
《投资时报》根据中国保监会披露的数据统计发现,74家人身险公司前5月原保费收入仅有7家下降,占比9.5%,仅有两家下降幅度超过40%,其中复星保德信人寿原保费收入为0.42亿元,同比下降40.54%,大幅低于行业水平。74家人身险公司前5月保费收入为1257.67亿元,增速为50.14%。
从区域上来看,总部位于上海的复星保德信也没占优势。2016年前5月上海地区保费收入为758.11亿元,增长幅度为46.37%。
复星保德信在2015年亏损超亿元之后,2016年业绩扭转看起来依然前途多难。在前5个月的保费较量中,复星保德信已然败下阵来,经营状况难以给人足够的信心。
复星保德信人寿是由中国复星集团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联合发起组建的合资保险公司,自2012年成立之初就广受关注。该公司最初注册资本为5亿元,后在2015年5月增至10亿元,股东双方各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
目前,复星集团逾三分之一的总资产为保险业务,旗下拥有永安财险、复星保德信、鼎睿再保险、美国Meadowbrook保险集团以及葡萄牙最大的保险公司Fidelidade集团等。
相比股东复星国际在国际保险市场的活跃,复星保德信既不高调也不出彩。
从保费收入角度来说,复星保德信在外资人身险公司中为垫底公司。2016年前5个月,复星保德信原保费收入为0.42亿元,降幅高达40.54%,在外资险企中降幅最大。
不仅仅是2016年,《投资时报》记者查阅2015年外资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复星保德信全年保费收入为5724万元,除去管理混乱及业务停滞已久的中法人寿之外,复星保德信成为名副其实的垫底公司。
另外,总资产不断增长的同时该公司净利润却未见起色。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复星保德信总资产达19.97亿元,同比增长257.14%;净亏损1.13亿元,同比减少2.59%。
还需要指出的是,复星保德信2015年退保金为767万元,比上年的150万元猛增411.18%;赔付支出由2014年的213万元增加至276万元,增长幅度为29.58%。
此外,截至2015年底,复星保德信实际资本约为5.2亿元,最低资本为0.5亿元,偿付能力溢额为4.6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85.54%,较2014年的1493.68%减少508.14个百分点。
在支出栏中,增长幅度较大的还有其他业务成本,2014年复星保德信其他业务成本为4237万,比上年的1795万元增长136%。
为倒逼险企提升投诉处理水平,保监会曾引入“打分制”,对此复星保德信的成绩如同“过山车”。保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复星保德信投诉处理考评为50分,在人身险公司中排位垫底。
复星保德信总裁孙建军对此曾表态,“名次只是根据固定公式算出的分值,我们更看重名次所反映出来的实质或说明的问题。”
作为一家成立近四年的保险公司,复星保德信目前主要经营范围仅在北京、上海两个一线城市,不片面追求规模。2015全年,公司其实只有两起投诉,但由于保险业务总量这一数据量过小,因此拉低了分值。
经查实,2015年的这两起投诉案件一起是投保人的家属对于缴费方式理解有偏差,其要求本身就违背了反洗钱法的相关规定,经解释最终得到了客户的理解并缴交了续期保费,保单至今有效;另一起涉嫌恶意骗保,该公司发现重大疑点后立即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在公安机关介入后,该案件目前已结案,涉案人员已将不当得利全部返还给公司,该客户也已向当地保监局撤销了恶意投诉。
复星保德信高度重视此次保监会公布的情况,表示,“我们将继续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从源头上进行防范,做好投诉案件的处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一个布局全球保险的大集团背后,复星保德信自始至终受到更多关注。
对于未来发展,复星保德信表示,一方面以大个险渠道为核心,加强营销团队的组织发展,打造复星保德信的MDRT(百万圆桌协会)团队;另外一方面,秉持多渠道的发展战略,在发展个险的同时,通过银行保险、健康保险、网销等渠道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保险方案。
同时,该公司会加速机构发展步伐,优先进入较具发展潜力的保险大省设立分支机构;同时,通过互联网机构创新模式、保险兼业合作模式,拓展全国市场。此外,公司也将协同复星集团的资源,实现跨界合作,形成以保险为价值核心的“保险+健康生活”的销售、投资、服务闭环,致力于打造复星保德信核心竞争力。
孙建军还认为,无论市场格局如何变化,只要做好三件事情,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第一是做好客户服务。因为每一张保单背后都承载着客户对于我们的信任,这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石。第二是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的精英团队。第三是健康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配比等财务能力。
作为一家中小公司,如能抓住市场机遇,迎合市场和客户需求,适当地推动投资驱动负债的模式也不失为一种提升市场份额及知名度的举措,但一定要做好资产负债匹配,并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