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内地居民一季度买走三成香港保单

2016年06月17日 07:26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内地投保人“舍近求远”赴港购买保险的热情仍在延续。一季度,内地访客购买的香港人寿新造保费再创新高,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93.48%,几乎翻番。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以来,监管层接连发文提示香港保单风险,并正式下发“监管令”,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的监管。此举能否让内地赴港买保险热潮降温,还有待观察。

  “我等了4个多小时才购买成功”

  香港保险监理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香港保险业总保费为1010亿港元,其中内地消费者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132亿港元,在整个新造保单保费中占比上涨至34.2%,较去年年底占比上升了十个百分点。

  一季度内地居民买走了超三成的香港保单,这再次创下历史新高。2015年全年,内地游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为316亿港元,而按照今年一季度的规模,2016年有可能会突破500亿港元。

  上海白领高小姐是赴港购买保险“大军”中的一员。“现在内地到香港买保险的消费者太多了,保险公司队伍排的很长,我等了4个多小时才购买成功。”

  实际上,2010年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仅为44亿港元,5年来这一数字已经激增了6倍。

  香港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向记者形容:一到节假日,内地居民买保险的队伍就一路排到了保险公司大楼门口,公司为了服务内地消费者,专门开辟了内地居民购保通道,保单签字、刷卡等都有专门的服务。“现在我的客户中内地访客占到七成以上,这两年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公司为此还招聘了不少内地员工以便提供服务。”

  实际上,今年2月份开始,内地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收紧赴港购险的通道。2月初,中国银联对银联卡持卡人在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进行限制,规定刷银联卡购买香港保险,每次交易额最高限额5000美元;3月底外管局公开喊话:内地居民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存在风险,因为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对其开放。

  不过,从一季度内地赴港购险规模再次新高来看,这些“限令”并没能阻挡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的热情。

  据了解,目前银联并未规定每日刷卡次数,一些大额保单仍可以刷卡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得以完成。一位保险代理人就告诉记者,银联对内地居民买香港保单有刷卡金额的上限后,并没有影响实质业务,只不过客户要多刷几次卡来支付保费而已。

  “羊群效应”应关注风险

  内地居民蜂拥赴港买保险的背后,除了香港保险产品所谓的“高性价比”外,人民币贬值背景下的避险需求也是一大主因;并且,不少高额保单借助境外保险产品,达到转移资产的目的,其中的“资本外流”风险不可小觑。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欧阳辉撰文称,由于在香港购买保险产品,客户可以直接刷银联卡缴费,不用受每年5万美元限额的外汇管制,因此香港保单成了一些客户将内地部分资产转至香港的有效工具。由于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资本管制限制少,日后客户可将其在香港的资产再自由转移至其他国家。

  实际上,赴港买保险的加剧之势,确实给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同时也给内地金融市场和中资保险企业的成长带来一定挑战。

  并且,目前部分境外保险机构为争抢境内客户,变相违规在境内销售保险产品的情况有所抬头。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中国保监会继4月底发布香港保单风险提示后,近日再次发布《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出非法销售境外产品既扰乱市场竞争,又干扰国家外汇管理秩序,甚至导致非法向境外转移和藏匿财产。

  据记者了解,不少代理人和保险经纪公司在宣传香港保单时都会提及:购买境外保单可以帮忙避税避债。这也就出现了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业主,把实业抵押给内地银行套取现金,转手到香港购买保险,通过买保险的方式将资金暗度陈仓至境外,期望在内地“保险权大于债权”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公司被清盘,手中保单都不会打水漂。

  “保险营销员、保险中介机构或保险公司存在组织或协助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的,应依法采取纳入保险从业人员黑名单,给予行政处罚等方式,追究中介机构、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保监会不仅划定了非法销售香港保单的“红线”,还动真格严打。

  实际上,对于内地投保人而言,也不应盲目跟风,香港保单存在的风险确实不容小觑。

  比如,在内地买保险没有汇率风险,但在香港买保险以美元或者港币结算,对于一些长达数十年的保单来说,汇率风险值得注意。比如,1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为8.07,而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为6.55。

  “尽管香港保险具备价格上的优势,但保单收益隐藏着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雷区值得注意。”华泰证券研究员罗毅指出,与内地保单的高、中、低档利益演示不同,香港保险保单红利演示并没有受限,大多数采用6%以上的高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然而这并非保证收益,都是不确定的,实际收益随市场环境波动影响。

  此外,香港和内地的法律体系不同,如若就投保问题产生纠纷,确实发生无法理赔的状况,由于内地法律对香港保险公司没有约束力,投保人只能依照香港的法律制度请求司法援助。而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投保人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