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全国首个保险要素市场开业 上海保交所将搭建“3+1”平台

2016年06月13日 06:5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涂颖浩

  6月12日,中国保监会在陆家嘴论坛期间举行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保交所)揭牌仪式。上海迎来全国第一个创新型保险要素市场。

  上海保交所首任董事长曾于瑾表示,上海保交所能够通过其基础功能,让中国的保险业更有效率。保险业和交易所模式的结合,从全球来看都属于新兴事物。上海保交所在开展业务模式探索的进程中,没有现实的经验可复制。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保交所成立的意义在于增加保险交易的渠道,便于中国保险市场与国际接轨,扩大业务范围。”

  搭建“3+1”业务平台

  据介绍,上海保交所按照“公司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原则组建,首期注册资本22.35亿元,由91家发起人发起设立。按照夯实基础、逐步完善、形成服务体系三个阶段,重点搭建国际再保险、国际航运保险、大宗保险项目招投标、特种风险分散的“3+1”业务平台。

  一位参与筹建上海保交所的股东方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保交所给保单持有者提供保单交易、保险公司分保、再保业务、及保险资管产品交易管理的平台,在上述三个方面非公开转让的渠道之外,在保交所以公开、公平、正的方式下,市场效率更高,保险的定价也更为客观。”

  上述人士还表示,保交所仍将面临摸索发展的过程,目前其刚刚成立,具体的转让方式还不确定。

  据悉,新成立的上海保交所作为提供保险类相关交易服务的“基础平台”,将发挥“助力盘活保险存量、支持用好保险增量”两方面的作用。据曾于瑾介绍,保险在经营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资产,通过上海保交所的交易可以将沉淀的资产盘活,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此外,上海保交所还将服务供给侧改革,做好保险增量。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上海保交所的成功设立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建设意义重大,“上海已经形成了股票、债券、黄金、外汇和期货等金融要素市场,上海保交所的成立能够进一步丰富金融体系的构成和功能。”

  屠光绍还表示,此举还有利于吸引国际保险和再保险主体,包括产品和服务方式在上海的积聚,有利于探索保险创新。特别是保险业和交易所模式的结合,从全球来看都属于新兴事物。保交所将发挥上海自贸区的自主创新优势。

  初期交易不会很显著

  此前,上海保交所被媒体称为中国版“劳合社”。在劳合社市场,卖方(提供保险保障的承保人)与买方(代表客户购买保险的经纪人)面对面地洽谈业务。劳合社承保的业务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6%的业务来自再保险,财产保险占23%,人员伤亡保险占20%。其他承保业务还包括海事险、能源险、汽车险、航空险以及各种复杂和特殊的风险。

  对于再保险业务来说,保交所有利于保单的交换,有些公司因为承接了超出自己业务的承保能力,或单一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用保交所平台,可以通过交易保单来化解风险。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能够很好地分散某些保险业务中的风险。

  据悉,在美国保险业务出口中,再保险业务的占比超过了60%,而再保险业务在保险服务进口中的比重更是高达近9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俊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再保险交易现在所处的市场阶段是,保险公司对规模的看重。存在的问题是谁愿意以及把什么样的业务放到交易所里面去交易,可以想象到的是,不太愿意接受的业务更可能放进去。如美国车险剩余市场——赔付率高的业务放到交易所中,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来分担。”

  朱俊生还表示:“再保险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再保险经纪人比较活跃,扮演的角色类似于交易所的功能,只是并非像交易所一样是集中的,而是一对一或一对多。保交所可以尝试,但活跃度如何,现在不好说,刚开始可能不会很显著。”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上海保交所将从三个方面加快发展:一是坚持以服务民生为重点,提高保险产品供给质量,增强保险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率,实现普惠保险;二是上海保交所在开展业务模式探索的进程中,没有现实的经验可复制,要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三是高度重视风险防范,上海保交所要坚持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并重,严守风险底线。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