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美股正经历风格切换 价值股失落十年迎回归

2016年06月07日 07:40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2016年前五个月,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产油

  国继续拉锯战……每一件事都深刻影响着资本市场。在上述事件的影响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如同全球经济走势,在震荡中下行。而大西洋彼岸的美股,也悄然发生变化。

  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记者注意到,几乎在5月底的同一时间,著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财经新闻通讯社彭博社、专业投资网站《Valuewalk》都提到一件事:美股正经历风格切换。

  诸如网络科技股、生物医疗股等成长股在过去十年雄霸美股宝座,但在经历2006~2016年近十年低谷后,美股价值股的收益率和资金流入量都开始超越成长股。全球干细胞技术龙头StemCells近日因终止研究,造成股价暴跌81%,就是成长股遭遇挫败的最新证明。

  美国市场作为全球资本市场领头羊,虽然发展历程和客观环境与A股有诸多不同,但美股阔别多年后的风格切换,特别是引领风潮的成长股频遭挫败,是值得投资者重视的一个现象。

  价值股受捧

  美成长股贵到不能买 价值股便宜得无法忽略

  ◎每经记者 黄修眉

  或许是因为经济不景气,2016年全球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一向被视为最佳避险资产的黄金,从年初涨到今年最高点1300美元,涨幅高达22%。黄金飙涨表象的背后,是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的事实。至少从全球资本市场领头羊美股来看,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下降,已然让价值股与成长股产生了明显分化。彭博社在5月31日的一篇文章中,用“买到便宜好股的希望又来了”,形容美股价值股的即将复苏。

  美股回归价值投资?

  彭博社数据显示,2016年前五个月,追踪成长股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获得了超55亿美元资金流入。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追踪成长股的ETF却在同时期被投资者撤出了62亿美元资金。而在去年,投资者对成长股的青睐却显著超越价值股。过去一年,投资者用来购买成长股类ETF的资金高达150亿美元,却只用了90亿美元来购买价值股。可以说,在一个资金撤退的市场中,价值股今年表现显得尤为突出。

  事实上,投资者对某一类股票的青睐随时机而变化,这本是资本市场的常事。过去十年间,以银行、金融、能源为代表的价值股,长期跑不赢以网络科技股、生物医疗股为代表的成长股,那么著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文章提到的数据,可能会让价值投资者振奋。

  “过去几个月是价值股的好日子。虽然很难说市场已回归价值周期,但我们希望它是。”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的美国彭泽纳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里奇·彭泽纳这样说。的确,最近几个月价值股表现靓丽。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代表大盘股的罗素1000指数价值股上涨了4.2%,成长股仅上涨1.1%;同时期标普500指数中的成长股也仅上涨2.6%。

  “价值股过去十年的表现一直不好。同期成长股表现出色,是我职业生涯中所见过的最长的持续上涨期。”波士顿Delphi资产管理公司总裁、价值投资拥趸斯考特·布兰克表示。

  过去十年,价值股和成长股表现截然相反。比如2015年,罗素1000成长指数累计涨了5.7%,比罗素1000价值指数高出了9%,是两者2009年以来的最大差距。在代表小盘股的罗素2000指数中,成长股同期的表现也明显好于价值股,领先后者6个百分点。

  成长股正处于极端溢价中

  这样的迥异表现,在管理着286亿美元资金的波士顿GW&K投资管理公司股票主管单·米勒看来,很可能意味着一个新周期循环的开始。过去十年来,价值股的表现实在无法令人满意,现在投资者只需要多投注一些兴趣与资金,就能追上甚至超越成长股。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从去年12月,开启十年来首次加息进程,是价值股中金融股表现突出的重要原因。丹·米勒说,今年早些时候,美国银行股的估值已跌到14年谷底,美联储的加息,大大提升了市场对银行未来业绩表现的预期。

  去年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在美联储何时加息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美联储推迟加息的可能性让银行股损失了7000亿美元市值。然而,美联储还是加息了。过去三个月(3月~5月),追踪24家美国银行股票表现的美国银行指数(KBW Bank Index)上涨了18%,至5月31日报70.87点。而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的猛烈反弹,成为诸多能源股走势回暖的根本原因。

  《巴伦周刊》文章称,在十年的领跑生涯中,成长股远超投资者的预期,股价太高;而价值股则过于便宜,都到了无法被忽视的地步了。“相比于价值股,成长股正处于极端溢价当中,如果不算互联网科技泡沫时期,价值股目前相对于成长股的折让是自1980年以来最大的”,摩根大通策略师Dubravko Lakos-Bujas上周在研报中这样写道。

  摩根大通预测,虽然标普500指数近期恐将遭遇大挫折,但是价值股却仍将有较高的上涨和表现突出的概率。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表示,他们最喜欢的还是价值型股票,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获利。

  两因素决定价值股回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各大机构与业内专家对“价值股回归”的看法较为谨慎,更多的人认为现在美股处于风格切换的风口上。

  “资金对成长股的偏爱已长达近十年之久,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风格切换的苗头。”纽约布朗兄弟哈里曼私人银行首席投资官斯考特·克莱蒙认为,如今大家所感受到的风格切换,是美国经济逐步复苏后,投资者对股市信心增强的表现。斯考特·克莱蒙管理着267亿美元的资产。

  “现在宣布价值股的胜利还为时过早。”管理1480亿美元资产的纽文资产管理公司股票主管大卫·查鲁普尼克表示。他说,价值股更受青睐从侧面反映出,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这是资本市场兴盛发展的基础。成长股在过去十年颇受欢迎的一大原因是,在美国GDP增长不够强劲时,成长股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收益。

  在此前的周期循环中,价值股的回归都伴随着经济增速的好转与收益率的提高。但目前为止,查鲁普尼克并未看到这两点。从目前来说,美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仅为0.8%,相较去年年均2%的增速,这个数字无法令人满意。

  那么何时才是价值股真正回归的时候?查鲁普尼克称,必须看到持续的全球经济增长。如今全球经济紧密相连,如果仅仅是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加息会给全球其他经济体带来极大压力,风险的溢出效应决定美国不能独善其身。否则,资金仍会持续流向Facebook、亚马逊、谷歌等成长股,因为这些成长股虽然价高,但不论何种经济条件下,这些企业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

  特纳投资合伙人公司分析师大卫·科瓦克斯也表示,经济增长的大环境导致股市增长模式改变。在短期利率宽松阶段中,信贷增长和经济活动加速。此后以金融和制造业股为代表的价值股表现开始超越大盘。全球经济扩张,对基础金属和能源的需求,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反过来将让生产和处理大宗商品的股票涨幅超越市场平均水平。

  在经济下行期,央行货币政策的反应通常滞后于经济表现,直到通胀上升等可持续的复苏信号出现。为对复苏作出反应,央行开始上调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出现反转,短期利率将持平或者高于长期利率。值得注意的是,前期银行对企业贷款活动仍然疲软,金融机构利润下滑,导致金融股落后平均表现。但随着经济增长企稳,金融股等价值板块股票盈利将加速增长,通常它们将持续几年跑赢大市。

  大卫·科瓦克斯用一句话总结:当经济开始加速时,价值股将超越大市。反过来,当经济开始收缩时,那些被认为在疲软经济环境下仍能获得高利润的公司(成长型股票)表现将超越大盘。

  成长股遭挫

  美股不相信神话 科技、生物高成长龙头逐一倒下

  ◎每经记者 黄修眉

  过去十年间,美股成长股的表现惊艳全球。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记者查询道琼斯指数公司网站发现,包括苹果、亚马逊等全球投资者熟知的股票在内的标普500成长股指数(S&P 500 Growth Index),从2006年5月31日的587.72点一路飙升100.4%,至今年5月31日的1177.71点。而同时期的标普500价值股指数(S&P 500 Value Index)却只上涨了34%,该指数中权重第一的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期间也只上涨了47.87%。与标普500成长股指数第一权重股苹果公司同时段暴涨1041.82%相比,埃克森美孚的涨幅相形见绌。

  有趣的是,十年前的5月31日,标普500价值股指数的收盘价甚至还稍稍高于标普500成长股指数,680.63比587.72。这十年间两种类型指数差距逐渐扩大。

  ●权重成长股遭抛售

  不过,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记者也注意到,两种指数的走势似乎在今年有所不同。截至5月31日,标普500价值股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埃克森美孚、伯克希尔哈撒韦B股、ATT、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宝洁、雪佛龙、强生、默克集团、美国银行)上涨4.05%至911.57点。而包括苹果、微软、亚马逊、Facebook A股、Alphabet A股、Alphabet C股、家得宝(Home Depot)、通用、强生、维萨卡公司A股等十大权重股在内的标普500成长股指数,却只上涨了1.2%至1177.71点。

  指数如此,那么追踪两种指数的ETF收益又如何?记者以美国黑石集团旗下安硕标普500价值股(iShares S&P 500 Value ETF)和成长股ETF(iShares S&P 500 Growth ETF)为例,截至5月31日,价值股ETF净资产总回报率(NAV Total Return)为5.37%,成长股的净资产总回报率为1.85%。

  实际上,以上两组数据,不论是指数的涨幅还是ETF的收益情况,与成分股指的股价紧密相关。记者注意到,对比两组股指,年初至今范围内,价值股指数成分股的表现普遍好于成长股指数成分股。以金融股和能源股为主的价值股指数优良表现与美联储加息、国际油价回升有着重要联系。而标普500成长股指数成分股却在今年开门不利,遭到了投资者的猛烈抛售。

  今年春节,A股市场休市期间,美股科技板块暴跌的场景历历在目。2月8日当天,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2%,其中科技板块成为重灾区,以科技股为主要成分股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领跌三大指数,跌幅超过3%,Facebook、亚马逊、微软、谷歌等权重较大的股票跌幅较大是拖累科技板块的主要因素,其他科技类个股几乎无一幸免。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经济放缓等宏观因素以及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的政策面因素,导致投资者情绪较为低落。而科技股从2015年起就身陷泡沫即将破灭的传闻,让投资者草木皆兵。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015年科技板块中,唯一的亮点来自于被投资者称为“FANG”(Facebook、亚马逊、Netflix和谷歌)的科技巨头型公司,这四家公司2015年股价平均涨幅为83%。

  但2016年伊始,这些公司却未能保持去年的强劲上涨,无一例外遭遇下跌。尽管Facebook、谷歌等业务增长依然迅速、业绩表现依然不俗,但由于资本市场前期对其期待过高,导致超越市场预期也变得更加困难。

  ●传奇公司神话破灭

  为什么说今年来以科技和生物板块股票为主的成长股,在十年辉煌的路上遭遇了挫败?因为不仅重量级别的科技公司股票纷纷遭到抛售,那些曾被投资界誉为闪亮新星的传奇公司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记者注意到,就在5月31日,创立于1988年,并于1992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全球干细胞龙头StemCells股价一日暴跌81%,司也将进行破产清算,原因是公司宣布停止研究。

  5月31日,StemCells公开称,考虑到当前战略选择和资金状况,公司董事会决定批准关闭关于改善慢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细胞移植技术第二阶段研究,并称“没有理由”继续对初期患者的异变情况进行研究或者探讨。对于严重依赖研发的生物科技公司,这一消息无异于当头棒喝,消息公布当日,StemCells股价暴跌81%,最终报收于0.57美元的历史最低价位。

  在这个行业,StemCells可谓先驱。公司最引以为傲的,是从成人脑组织中获取人类神经干细胞,一度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最鼎盛时期,StemCells的市值高达2200多亿美元,如今却只有670万美元。

  美股就是这样一个市场,没人愿意为空洞的故事买单,没有业绩,再好的观众也会退席。华尔街投资者要的是未来,他们看中的是预期收益与风险,而不是财报中“营收创纪录”这样的字眼。

  ●行业龙头逐个倒下

  P2P金融行业的鼻祖LendingClub、3D打印行业的龙头3DSystem、大名鼎鼎的运动相机、智能硬件龙头GoPro,全球最大新能源公司SunEdison等一票全球行业龙头公司在今年的暴跌,也充分表明“美股不相信神话”。

  今年5月9日,P2P金融行业的鼻祖LendingClub股价一日暴跌近35%,原因是时任CEO违规操作,涉嫌2200万美元的违规贷款而辞职,这家全球最大的在线贷款公司,IPO的时市值高达130亿美元,现在却只有15亿美元。

  就在今年1月14日,仅仅因为财报不及预期,智能硬件龙头GoPro宣布裁员7%后,公司股价旋即暴跌14.58%至12.48美元,当时创出上市以来的最低价,公司股价在盘后再次暴跌28%。至今GoPro的股价并没有出现好转,因投资者不好看公司的销量,公司股价在5月19日再创历史新低,盘中最低价只有8.62美元。从2014年10月创下的98.47美元历史最高价至5月31日收盘价10.27美元,下跌近89.5%,跌幅88.2美元。

  全球最大新能源公司SunEdison更不用说。它曾经是美国资本市场上最炙手可热新能源概念股,股价在2007年12月底达到了历史最高,每股89.63美元。更是著名的绿光资本创始人大卫·艾因霍恩的“心头好”。

  而截至今年4月25日,SunEdison的股价(已从纽交所转到场外市场)只有0.222美元,还不到历史峰值的四百分之一。导致SunEdison股价惨剧的原因正是其扩张过快债台高筑。就在4月21日,无力偿还债务的SunEdison不得不依据《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在谈到美股神话今年逐个破灭时,一位多年从事美股研究的分析人士说,今年以来,纳斯达克生物科技股指数(Nasdaq Biotechnology Index)下跌超17%,从2015年7月创下的十年高点计,则下跌了30%。

  他说,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领头羊,A股常向美股看齐。美股什么概念火热,过不了多久,A股的这些概念股多半也跟着火爆起来。而上述公司所属的行业,不正是A股市场炒得热火朝天的概念吗?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