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营业部开启“比惨”模式 券商遭遇转型阵痛

2016年05月26日 07:2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由市场交易量萎缩、业绩下降引发的券商裁员、降薪的消息再起波澜,一线经纪业务首当其冲。有中小券商下发文件表示将“提效”,一些大中型券商内部员工先后“哭诉”考核提升、变相裁员、薪资大幅度缩水,一时之间,证券公司“降薪裁员”的悲观情绪开始在朋友圈和自媒体上发酵。证券业内人士表示,去年底公司就开始降薪了,至于考核提升,在弱市下实际上很难提高考核标准。券商开启裁员或“变相”裁员模式主要是在去年牛市行情后的后遗症,经纪业务“看天吃饭”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此次“降薪裁员”风暴也在预期之中。

  券商一季报数据显示,上市券商的营收和盈利同比下行约五成。近期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量已经低于4000亿元,券商经纪业务承压。“之前,互联网券商概念受热捧,不少券商已经将部分经纪职能转到线上。业内真正焦虑的是互联网化后业务模式不一样,出单随机性导致人员的主动流失,而不仅仅是收入水平。”某大型券商资深经纪业务人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说。就在券商传统业务收缩之时,一些小型券商也意图通过投行、新三板等新业务来进行弯道超车,目前不同券商和业务部门,对人员安排的反馈并不一样,降薪减员存在“结构化”特征。此外,券商投行和资管业务有较好增长,预计将成为利润稳定增长点。

  营业部首当其冲 扩张后遗症隐现

  市场行情疲弱阶段,除了投资者备受煎熬之外,一些依靠经纪业务交易量来分食利润的券商机构也变成了“勒紧腰带过日子”。一家券商内部下发的《关于启动组织效率提升项目的通知》,被普遍视为证券行业在疲弱行情下发出的降薪裁员发令枪。无独有偶,近两周以来,一批大中型券商内部员工先后曝光了考核提升、变相裁员、薪资大幅度缩水的情况,一时之间,证券公司“降薪裁员潮”的悲观情绪开始在朋友圈和自媒体上发酵。

  有市场消息称,上述券商此举调整可能引发高达20%的内部裁员行动。对此,该券商官方回应媒体称,公司去年人均盈利能力不高、人均单产偏低,而2016年经济增速放缓,行情持续低迷,券商传统业务发展承受较大压力。“启动该项行动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人均产出能力,而不是单方面做淘汰,公司的薪酬结构、激励制度不会因为组织效率提升项目而做出特别的调整。”

  实际上,涉入降薪裁员传闻的并非仅此一家。据了解,一些大中型券商营业部均传出考核力度加码、公司淘汰机制严格、薪资和年终奖金大幅度“被砍”的消息。有券商营业部的基层员工认为,如果公司执行更严格的考核标准的话,将有大批人员面临裁员或被动离职的情况。

  不过,也有券商内部员工分析,面对不同市场情况,在经纪业务岗位,市场交易和业务量关联度很高,薪资和提成的调整也属于正常现象,市场热议的“裁员现象”有渲染和夸张的成分。“可以看到,很多媒体传出的消息都是针对券商营业部经纪人员,但这批群体很多都不在公司内部编制,不属于传统意义的正式员工,薪酬结构本身浮动较大,基本都是靠业务量来拿佣金提成,如果市场行情不好,这批员工自主的流动率本来就比公司主动裁员要高。”上海某券商内部人士说。

  有证券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公司或地方营业部精简人员的动作,可能也与去年大幅度的扩张有关,经纪人队伍或者其他业务岗位人员调动也是券商自身在低迷行情环境下做出的业务架构的调整。“很多券商机构,线下铺设的营业部网点较多,本身需要支撑的成本较大,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进行成本核算的调整,也属于内部常态。”深圳某中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坦言,随着市场的牛熊周期伸缩,几乎成为证券行业的规律,这是过去券商经纪业务“靠天吃饭”的主要特征。

  据了解,由于去年行情较好,券商机构在牛市中大幅度扩张,人员增长的比例也比较高,而在行情转变后,此前过度扩张引发的一系列“后遗症”也在今年的市场中逐渐显现出来,比如,盈利能力下降、成本支出增加、业务岗位比例不均衡等,岗位调整也就在所难免。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包括 申万宏源 、 方正证券 、 国泰君安 、 西南证券 、 太平洋 证券和 国金证券 等券商员工总数,相比2014年增长幅度均超过30%,其中 申万宏源 、方正证券一年以来的人员扩张幅度分别高达180%、85%。“公司员工扩张,主要和业务规模扩大及创新业务开展有关。对于多数机构而言,都是经历过牛熊周期的,在今年的市场下,如何进行人员和岗位的重新调整和划分,公司应该也会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经纪业务转型压力大 线下扩张重回布局主线

  券商人士分析,去年6月以来行情的急转直下,券商经纪、两融等相关业务遭到大面积收缩,同时受到风控严格的要求,券商质押融资、自营投资等相关的条线及创新业务也受到冲击,机构内部的“去杠杆化”造成内部业务架构的大幅度调整,也成为此番券商内部重新划分岗位和人员调配的重要原因。

  “去年到现在,从券商创新业务的情况来看,经历从扩张到收缩的过程,出于风险控制的要求,之前贡献很多利润收入的资本中介等业务,现在的发展空间受限,机构不少创新业务的限制较多,可做的业务又重新回到传统的经纪业务上。所以业务架构的调整受到行情波动的牵连相对比较大。”对于经纪岗位的裁员风波,一位中型券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和去年市场行情和行业整体业务扩张的背景有关,环境发生变化后,券商为控制成本,对各个业务条线的岗位要求也会逐步提高,对现有的资本和人力资源重新调配,来应对当下的情况。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转型要求下,券商经纪业务整体面临的架构调整也变得更为迫切,业务互联网化对传统经纪业务岗位造成了较大的冲击。“通过互联网经纪业务的互联网化,我们希望能够多渠道打通投行、固收、投行以及零售等各个业务条线,实现线上和线下资源的内部循环,将此前分离的业务架构变成循环式的主动推送。这种转型的调整,实际上对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其中互联网业务技术人员的比例就会大大提升。”深圳某券商互联网金融部负责人表示,为实现内部的互联网转型,公司内部实际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成本来扩充旗下的团队,对岗位人才的要求也比传统经纪业务更高。

  券商人士提出,当前经纪业务正在逐渐走出“靠天吃饭”的模式,但在创新业务渗透和互联网化转型中,需要经历一定时期的阵痛期。“很多互联网经纪业务部门的搭建,是在收缩地方营业部资源收归总部的过程,加上互联网转型在人才和技术上对资源的消耗较多,形成符合公司内部生态的运营机制也需要时间,这些业务架构的变化其实暂时很难体现在目前券商的盈利表上。”上述中型券商负责人表示,这也是在转型背景下,券商会出现不同业务部门收缩和扩张同时并进的情况。

  即便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同券商的应对策略也会不同,有些会考虑成本因素而选择进行岗位和人员调整,有些则会挑选优势业务继续进行扩张。据了解,今年以来,不少券商再度加大了对线下营业网店的扩张,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各地监管机构共批复38家券商新设364家分支机构,占比超过去年全年的八成,在线下布局加大的情况下,人员规模的放大也顺理成章。

  业绩集体缩水 券商步入转型期

  “互联网化使得业务拓展越来越难,业务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每天忙的工作和出单业务未必相关,而出单的业务又没有可复制性。降薪的事情早在去年就开始了,对于一直靠‘看天吃饭’的券商传统主营业务的员工来说,对收入波动率的容忍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业内真正焦虑的是互联网化后业务模式不一样,出单随机性导致人员的主动流失,而不仅仅是收入水平。”某大型券商资深经纪业务人员向记者表示。

  一边是新业务模式的出现让从业人员心生焦虑,一边则是由于市场交易量下行使得盈利减少。中银国际认为,由于两市成交萎缩和佣金率进一步下行,从营业收入结构的角度来看,2016年一季度经纪业务占比由2015年的47%下降至37%;自营业务营收贡献由2015年的25%下降至14%,2016年1月的股市大幅回调以及2015年券商救市是自营业务收入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126家证券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70.81亿元,为2015年营收的13.40%,实现净利润288.98亿元,为去年的11.81%,不足八分之一。2016年一季度,25家上市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552.96亿元,同比减少32.85%,环比减少45.96%;净利润178.78亿元,同比减少51.01%,环比减少49.36%,单季度净利润约为去年全年的10.72%。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预计今年券商行业营收及利润下行三成。目前各券商公司都在强化危机意识,根据市场形势调整业务线,在经济下行情况下,市场成长量减少,经纪业务必然收缩。不过,当前券商投行和资管业务的较好增长,上市券商中资管收入占比最高提升至17%,预计在传统业务下行压力下券商资管和投行将成为利润稳定增长点。

  据了解,目前一些小型券商意图通过投行、新三板等新业务来进行弯道超车,这些业务的扩张布局则需要大量人员招募进场。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不同券商和业务部门,对人员安排的反馈并不一样,降薪减员存在“结构化”特征,而其实券商内部高端人才一直处于稀缺状态,如何填补这部分缺口,也是一直以来券商进行转型和业务创新的重要课题。据悉,目前九州证券、联讯证券等券商均正在进行一定规模的招聘,其中投资 银行 、固定收益、资管管理、销售、互联网业务等岗位需求庞大。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