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淑慧
从证监会表态关注保本基金的潜在风险,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指引》两份文件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再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拟修订,近期一系列政策动向反映了监管部门正着力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去杠杆、控风险”。在这样的政策主基调下,基金子公司以2000万注册资本就能撬动几千亿资产管理规模的高杠杆运作时代即将谢幕,基金产品的“去杠杆”化也成为大势所趋,继公募分级基金持续缩水之后,私募和专户形式的分级资管产品降杠杆也即将大规模启动。
产品降杠杆大势所趋
对于“八条底线”升级版,业内最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对资产管理计划杠杆倍数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按照新规,股票类、混合类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得超过1倍,为员工持股计划设立的股票类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得超过2倍;期货、固定收益、非标类资管计划杠杆不得超过3倍;其他类型资产管理计划杠杆倍数不得超过2倍。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的规定是杠杆不得超过10倍,所以部分机构可能存在杠杆比例较高的专户产品。新规出台后,对这些存量产品存续期内的运作以及新发专户产品的设计思路可能带来相当程度的影响。
“目前相当比例产品的杠杆高出了红线。”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总经理表示,以定增产品为例,惯常的做法是2倍杠杆甚至更高。本次修订稿明确“新老划断”,新产品新办法,老产品老办法,但老产品如果不符合相关条款就无法续期。随着新产品的设立和老产品的陆续到期,基金专户和资管产品的整体杠杆率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去年“杠杆牛”行情中的明星,公募的分级基金首当其冲受到了监管,规模在市场的下跌中持续缩减。据广发证券统计,截至上周五收盘,分级基金规模共1100.64亿元,其中股票被动型分级场内规模963.81亿元,较2015年末缩水11.99%。由于监管部门暂停分级基金上市和审批,中融白酒分级自5月6日起进入财产清算期,成为首只清盘的分级基金。此外,还有部分分级基金选择主动转型为LOF基金。
子公司高杠杆运作受阻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八条底线”,对基金子公司影响更大的当属《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指引》两份征求意见稿。如果这两份文件最终发布,基金子公司设立门槛将大大提高,并且要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这意味着,基金子公司以最低2000万注册资本金就能撬动几千亿元资产管理规模的“野蛮生长”时代即将终结。
在新规下,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需满足成立年限不低于2年、非货币基金公募规模不低于20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6亿元等7项门槛的要求。
专户子公司应当满足净资本不低于1亿元、调整后的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净资产不得低于负债的20%等风险控制指标的要求。
“最大的考验在于,2016年之后的新增业务要按照系数补充资本金,这直接扼住了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扩张的咽喉。”一家基金子公司总经理表示,公司内部已做过冲击程度和需要补充资本金的测算,下一步股东方将考虑增资以维系业务增长。
东北证券认为,效仿其他金融行业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控体系,短期内将增加基金子公司资本金压力。对净资本的要求及风险资产扣减系数挂钩业务资产将消隐基金子公司相对于券商、信托在通道业务上红利。考虑不同业务费率和风险资本计算系数差异,预计新规可有效引导基金子公司由通道业务向主动型管理业务、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回归,同时通道业务费率将明显提升。
严控保本基金风险
接棒分级基金成为市场明星的保本基金,也在经历一哄而上之后的尴尬。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产品均采用了连带责任担保方式,且多数规定了担保方拥有无条件追索权条款。这样的保本保障安排由基金公司承担最终的可能风险损失。
对于投资者而言,保本基金并非杠杆型产品,但业内人士认为,保本基金的担保安排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基金公司为了获取管理规模而“加杠杆”的行为。一旦保本产品出现大规模亏损,基金公司无法保本时,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监管部门已明确表示,这与基金公司的资本金制度不相匹配,可能损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并可能危及基金公司体系,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基于以上考虑,监管部门表示,将尽快弥补制度性缺失。申请注册连带责任担保方式保本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须提前做好压力测试,妥善安排最终风险承担机制;对于采用买断式担保方式的保本基金产品,基金公司在充分评估风险、合理测算风险承受能力基础上,可正常申请注册。
由于此前买断式担保方式并无先例,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在理论上,买断式担保方式对于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自有资金风险冲击更小,财务影响也更可量化。但在实际业务中,如采用买断式担保方式,担保费率势必大幅提高,基金公司需要仔细评估保本基金的运作及费率设计,并需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作为合作伙伴。
业内普遍预计,无论是监管部门对保本基金发行的收紧,还是近段时间保本基金成立后“保本难”的现实,都会减缓市场上保本基金的发行速度,未来保本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增速均会大幅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