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代销业务遇“紧箍” 理财产品误导销售或消失

2016年05月18日 08:54    来源: 金融投资报    

  作为传统的稳健类理财产品的典型,银行理财曾被视为“安全”的代名词。但误导理财、存单变保单等问题的屡屡发生,也对银行理财的这一传统形象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伤。

  近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明确了代销产品的范围,同时要求对销售全过程进行“双录(录影录像)”,以规避误导销售行为的发生。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四川省内,已有多家银行实行“双录”。

  违规销售现象有所减少

  提到“银行理财”,成都市民陈先生依然有点烦。在某银行办理定期存款业务时,由于工作人员的推荐,陈先生购买了2万元的理财产品,还收到了一份保险合同当作赠品,结果一年后,发现银行卡资金被扣2万元。此时,才知自己买的是保险产品,被保险人是其妻子,还要续交4年费用,想退保,却面临着高额的手续费。

  陈先生遇到的,其实是典型的“存单变保单”,而其购买的,也并非银行“嫡系”的理财产品。

  据某股份制银行人士介绍,除自营产品外,银行还可以代卖其他非本行的产品,即银行代销产品,比如保险、基金等,风险根据产品不同也不一样,但比银行自营的产品,这些产品风险会更大一些。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监管越来越严格,银行理财经理在合规销售方面虽然有所改善。但迫于业绩压力,弱化风险、夸大收益、承诺保本保收益等现象依然存在。

  据银率网发布的2015银行评测调查显示,2015年,有37.27%的受访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过程中没有遇到过任何误导现象,这一比例较2014年大幅提高10.3%。但细化来看,弱化风险、夸大收益、承诺保本保收益等现象依然较严重,不过相较于2014年,各项不合规销售现象都有较明显的收敛,尤其是被银监会列为监管红线的“代受访者填写风险测试”一项,下降幅度十分明显。

  “双录”规避误导销售

  根据银监会此次要求,除政府债券和实物贵金属之外,商业银行只能代销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原则上应由总行与合作机构总部签订代销协议。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通知》对于“双录”也再度进行了强调,其指出,商业银行通过营业网点开展代销业务,应“根据相关规定实施录音录像,并妥善保管录音录像文件等代销业务文档,文档保存年限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早在2015年6月,银监会即发出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强化内控,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加强技术防控,在营业网点现金区全面实施同步的录音录像,加快推进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销售的录音录像。记者了解到,从今年2月开始,四川地区已经正式启动了在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时须录音录像的“双录”机制。按照四川银监局要求,法人银行业机构需要在2016年9月底之前,其他银行业机构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相关电子监控系统的安装配备工作。

  在市场人士看来,这一机制既可以约束销售人员的行为,避免销售误导,也可以减少近年来频频因为“飞单”事件招致的“扯皮”现象的发生。

  除此之外,银监会此次也强调,银行需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在销售过程中明示产品的代销属性,揭示代销产品风险。“建议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仔细研究条款及产品说明书,关注最后的合同主体。”一位专注于银行理财的分析人士指出,凡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