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五月全球股市现“魔咒”

2016年05月16日 10:45    来源: 国际金融报     赵怡雯

  或许是巧合,或许有一定规律,但全球股市进入5月之后,民间股谚“五穷六绝七翻身”的“魔咒”似乎现身。这不一定科学,也不一定有规律,但对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股市历史上的今天,可以借鉴。

  “Sell in May and go away.”(五月清仓离场)是华尔街一句著名的股市谚语,而在中国A股市场,也有一句类似的俗语“五穷六绝七翻身”,即每到5月就开始跌,6月开始大跌,7月会起死回生。5月至今,A股上证综指一路从3000点下滑至2800点附近,消息面上,似乎只有各种收紧政策而没有点亮市场做多热情的积极因素。难道中外股谚真会在5月应验吗?

  “魔咒”重现?

  在投资者对近期的A股百般失望的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交易员们也在唉声叹气。五月,对于全球资本市场而言,可能真的不是一个上涨的月份。

  一直以来,5月份的股市被认为是全年表现最差的月份,而11月至翌年4月的半年时间,股市表现通常会跑赢其余半年。此情况于1929、1945、1970和1990等4年尤为明显。因此,在华尔街,向来有“五月离场,十一月入市”的投资谚语。

  但许多投行人士偏偏不信邪,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Adam Parker便在此前的报告中指出,“5月卖出,然后走人是一个传说”。他认为,至少在统计学上或者实际经验上,没有证据证明这一说法。值得注意的是,5月只是标普500指数表现倒数第二差的月份。9月(平均下跌1.1%)是与其他月份在统计学上最显著不同的月份。而7月(平均上涨1.5%)是历史上表现最好的月份。所以,投资者应该5月卖出,7月买入,9月卖出。但每隔2个月买入卖出,在投资专家眼中显然不是什么好主意。

  然而,即使再不信邪,近期美国股市的表现,却让市场人士也不禁再度提及这句股谚。本周四美股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涨9.38点,或0.05%,报17720.5点;标普500指数跌0.35点,或0.02%,报2064.11点;纳指跌23.35点,或0.49%,报4737.33点。其中,苹果股价收低2.37%,创2014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盘中一度被谷歌超越失去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宝座,但临近收盘时谷歌股价下滑从而收盘市值又落后于苹果。

  Adam Parker上周一(5月9日)在报告中表示,目前难以确认旧经济过剩产能已经被近期的价格复苏消化了,因此近期美股的涨势可能很快消退。

  Strategas策略师Jason Trennert以及Ryan Grabinski表示,“目前似乎缺乏为市场走强创造潜力的根本支柱。”该观点基于最新的简化模型,包括他们所认为驱动股价的基本构建因素:流动性、盈利和市场信心。

  Oppenheimer首席投资策略师John Stoltzfus则在报告中写道,“标普500市盈率前周五(5月6日)报19.13倍,加上近期的经济数据和公司财报显示出‘喜忧参半的’迹象,没有明确指向。如果近期出现获利回吐局面,并不令人意外。”

  “温吞”行情何日止

  同样的“魔咒”在中国A股也发挥着效应。从限制中概股回归到叫停跨界定增,近日两大传闻扰动A股市场,给壳资源、ST股、重组概念股等造成强大冲击。上证综指更是从3000点左右快速跌至2800点附近,不少股民担心,民间股谚“五穷六绝七翻身”会应验。

  A股在各种传闻中展开了2800点保卫战,尤其在5月12日,上证综指一度击穿2800点整数关口,最低触及2781.24点,创业板指数最大跌幅更是接近3%。随后金融板块发力护盘,大盘顺势上攻,加上前期活跃的题材股如锂电池、OLED携手稀土、电力等资源股走强。午后沪指一度翻红,但成交量未能有效放大,反弹力度偏弱,最终大盘微幅下跌。

  连续多日的“地量”,显示市场处于窄幅横盘整理阶段,多空交投不活跃,这样的“温吞行情”尽管上下空间都有限,但显然不是投资者想要看到的。

  爱建证券分析师侯英民分析指出,从技术面看,股指仍在所有均线下方弱势不改,周四股指回补了下档2815缺口,空方力量短期得到宣泄,由于本周周K线缺口引力和成交量的低迷萎缩,预期短期股指仍以宽幅震荡为主,控制仓位精选个股操作。

  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少君认为,此前市场的主导主线是稳增长对经济的提振作用,而现在供给侧改革被确认为明确的主攻方向,市场的预期主导主线短期将难以明确。

  李少君认为,当前市场系统性支撑因素弱化,决定了结构机会持续性不强。因此,在结构配置方面投资者要更加重视标的业绩支撑能力,建议重点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具有景气好转支撑,重点关注计算机硬件、白酒,战略性稀有金属(钨、稀土),农产品涨价种(棉花、糖);二是关注具有防御性质且前期滞涨的券商、铁路医药等板块;三是主题方面,关注具有政策催化、业绩预期相对较好板块,重点供给侧改革新能源汽车、VR、文化消费。

  监管趋严利稳定

  近期,撩拨市场敏感神经的关键因素便是金融监管环境的明显趋严。事实上,在经历了2015年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较大的价格波动以后,2016年一些金融领域的风险也逐渐显现,近期的金融监管措施正在极力推动资金脱虚入实。业内人士认为,部分领域监管政策的趋严态势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

  在E租宝、中晋、快鹿等互联网金融机构暴露巨大风险后,监管的力度陡然加大,行业发展环境迅速变化。无独有偶的是,美国最大的P2P企业Lending Club 同样爆出信贷丑闻,股价暴跌。另一方面,银行体系的监管也在加强,以银监会82号文为例,意图规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通过资本金和拨备的计提,防范金融机构监管套利意图转移和隐藏风险。近期,尽管未被证实,但网传证监会对于壳资源炒作、中概股回归、跨界定增和互联网金融、游戏、传媒、VR等四个领域定增的监管态度明显趋严。

  然而,市场的下跌,却令一些投资者对此叫苦不迭。然而,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则指出,金融监管政策意图已经逐渐显现:第一,推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第二,防范金融市场的风险暴露;第三,打击市场的套利和炒作行为。整个金融监管体系的步伐是一致的,2016 年金融市场的核心任务仍然是防范风险。

  “中国经济仍在经历调整,整体的信用远约风险处于上升势,信用扩张速度仍然较快,政府、企业、居民的杠杆水平仍在上升。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监管当有为,我们不认为当前逐渐加强的监管政策对于市场的中长期収展形成制约,恰恰相反,只有首先抑制住风险的爆发,才能给经济和金融市场以更大的腾挪空间。至于资本市场,有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但水过浑引来的只能是赌徒,适度规范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行为也是有必要的。”魏伟强调指出。

  在2016年金融监管趋严的大势下,魏伟认为投资者调整的应该是预期收益率。“如果通过监管的手段在维持整体市场较为平稳的情况下实现中小创和主板巨大估值差异的部分修正,对于A股市场中长期来看是好事,其对于引入以养老金为代表的中长期投资者,和以加入MSCI为代表的海外投资者都是有利的。”

  在向注册制过渡的时期,在规范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方面,监管当局依然任重道远。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便提出建议,A股市场现行的停牌机制,对于上市公司参与兼并重组交易,仍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

  “普遍来看,停牌时间过长、信息披露不够,对于上市公司参与此类交易的影响最大。由于停牌时间过长,投资者无法根据股价变化判断市场对于交易意向的认可程度,不利于作出正确的投资决定。”因此,钱军建议一方面应该限制此类交易的停牌时间,另一方面在停牌期内,也应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比如每5个工作日进行一次信息披露,以确保交易意向、信息对于市场保持公开透明。


(责任编辑: 王翔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