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 物联网讯 英国《金融时报》3日撰文表示,“在斥资数十亿元人民币补贴用户之后,由于难以抗衡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腾讯已经在与阿里巴巴的支付大战中撤退,不再寄望于控制中国 移动支付市场”。
其实我们知道,阿里巴巴和腾讯在移动支付之外曾展开过多场战争,本地生活服务、打车软件、社交、游戏.....像双方支持的打车公司之前还曾经通过补贴乘客和司机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但最终以腾讯支持的滴滴和阿里巴巴支持的快的合并而收场,结果谁赢自然不言而喻。腾讯在很多时候都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移动支付竞争的高潮,可以说从2015年春节的红包大战开始。当时,两家公司都花费数十亿元人民币派发红包,希望吸引更多新用户。其实无论对腾讯还是阿里巴巴来说,移动支付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因为这不仅仅是其整个生态闭环的最后一环,电商、游戏、视频、O2O生活服务,借助支付工具,腾讯和阿里巴巴都能将庞大的流量转变成现金流。而支付同时也是阿里巴巴和腾讯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基石所在,要知道即使支付宝和微信不盈利,他们也能借此间接吸引用户使用该公司的财富管理、保险、小企业和消费者贷款产品,从而通过拓展更多的金融场景盈利。
腾讯在最新一季度财报中披露用户绑卡数量已经超过3亿张,这一数字可以体现用户数量和活动情况的变化。但微信支付过高的运营成本,最终使得即使强如腾讯也不得不开始向用户收取费用。支付宝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其实正是微信支付,根据支付宝钱包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支付宝钱包活跃用户现已超过2.7亿,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能存在虚高),支付宝背后蚂蚁金服的盈利能力则十分强大。
要知道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现在分别是中国最大和第二大的移动支付工具,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却可以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一年半左右后的今天,我们是时候反思这个问题了——为什么腾讯耗费了数十亿的补贴,却没有在移动支付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
江南愤青在一篇文章中发表过这样一个的颇为有意思的观点,这里插入分享下:
微信支付确切的说,跟支付宝不是一致竞争。支付宝是支付工具,而微信支付,只是以微信为基础,为支付提供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微信是个底层架构,是个生态系统。所以说,微信支付跟支付宝确切的说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竞争。
对这个观点我很明确的同意后半部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确实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竞争,但对前半部分,我的观点则恰恰相反。在我看来,独立于阿里巴巴体系之外的支付宝看上去更像是形成了生态,而不是寄生于微信场景中的微信支付。
其实相比支付宝来说,无论是应用场景还是用户基数,微信钱包和支付宝之间虽然有差距,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支付宝有的功能,微信钱包也差不多都齐全了。两者之间形成今天这样的天壤之别的关键正是在于,支付宝完全独立于阿里巴巴的体系,而微信支付正如其名字一样,很多时候只是寄托于微信的一个功能而已。这样的定位,使得两者给用户形成的感知产生了巨大的区别。
之前我在朋友圈提了一个问题,“既然微信支付眼下已经很高频了,为什么直到现在没有推出独立应用?”问题一经提出就在朋友之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大部分朋友都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其中有三种最为典型:
1)因为微信支付只有在微信中才是高频,脱离微信这个超级入口及社交属性,微信支付啥也不是。
2)或许是微信支付用户使用状况还不能支撑一个独立的支付应用,基于微信的衍生玩法红包使我们接受了微信钱包,微信以外的高频用途是之后的事了,如果是一个新的独立应用,已经有支付宝了,用户多下载一个重复独立应用的兴趣不会大吧。
在伦敦M2M大会上,华为展示了NB-IoT战略以及IoT应用和智慧城市领域的创新成果,并介绍了与合作伙伴为共建NB-IoT生态系统所开展的工作。
从M2M到IoT理解万物互联的真实意义
近几年,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迅速提升,物联网自提出后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尤其是移动通信网络的逐步完善,让远距离通信成为物联网产业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
为物联网而生:NB-IOT开启广袤市场空间
随着可穿戴、车联网、智能抄表等新兴市场的开启,工业4.0、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理念照进现实,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加速到来。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三化"困境
“我把中国工业机器人面临的困境称之为‘三化’——真正的核心部件空心化、应用低端化、被主流市场边缘化。”
看透智能机器人现在和未来
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然而国产机器人想要达到领先的水平还有很多路要走。周日的智能内参为大家介绍一篇机器人相关报告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差距在哪里,国产机器人该怎么办?
“互联网+制造业”:六大特点三大问题
2015年上半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加大智能制造推进力度,推动制造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展望2015年下半年,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将逐步清晰,并购重组将加速制造业互联网化进程,加速中国落地智能制造。
各大产业如何利用物联网?
物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机遇之一,它并非仅仅与消费电子有关。部分最大的突破发生在工厂、农场,用于优化生产或增加能源使用效率。
中国离“无人智慧工厂”还有多远?
“智慧工厂”的提出、发展和实现,为传统的制造型厂商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清楚掌握资源运转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人工堆生产线运行的干预、及时准确地采集工厂运行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编排等,达到提升航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智能手机将成为物联网时代“神经中枢”
据预计,2020年终端连接数将达到1千亿,为适应万物互联时代的要求,中兴通讯提出了M-ICT战略。中兴通讯M-ICT战略涵盖更多手机、更多连接、机器与机器相连接(M2M)、多元化服务及更多安全等诸多方面。
数据告诉你 中国的物联网部署实力有多强!
GSMA(GSM协会)于7月13日在上海发布了一份新的报告,着重指出中国在全球机器对机器(M2M)市场的领先地位。这份名为《中国物联网规模化发展之路》的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M2M市场,拥有7,400万个M2M连接,现已成为物联网(IoT)部署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行业联盟致力统一标准 加速物联网发展
国际标准联盟组织oneM2M为解决物联网及机器对机器(M2M)应用无法互通的问题,已针对能源、商业、健康医疗、公共服务、居家和交通等领域提出统一应用服务层标准,并将于9月14~16日在法国举行首次互通测试大会。
物联网技术:让机器开口“说话”
纵观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并且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那么,如何实现制造业的三化,并且最终取得智能化的成果,笔者认为目前风靡全球的物联网尤其是M2M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而这也是全球目前公认的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的最佳路径。
GSMA :到2020年全球M2M设备将达到250亿
GSMA预测,到2020年,全球M2M(机对机)设备将会达到250亿,物联网领域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是巨大的。越来越多的设备会通过3G、4G以及无线网络实现互联,GSMA希望能够研发嵌入式SIM卡,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设备的动态互联。
泰利特总监:物联网不仅仅是M2M
M2M,即Machine-to-Machine,机器对机器通信(或者说物联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现实,各种设备已开始相互通信,物联网一直在不断发展。下一个发展阶段将是“物物互连”,即多种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在一起,让它们能够彼此之间进行通信。
习大大:数据调查研究面临四个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但要勤于调查研究,而且要善于调查研究,这既是领导能力的客观反映,也是工作作风和党性的重要体现。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
大数据时代、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万物互联的时代越走越近,安全威胁也如影相随。
物联网大行其道 智能穿戴十大企业盘点(图)
随着小米公司旗下首款可穿戴设备—小米手环的亮相,使得可穿戴设备市场更加火爆,小米手环也顺势成为了可穿戴行业热议的焦点话题,其实小米并非是最早做可穿戴产品的公司,在它之前还有不少“前辈”,今天OFweek可穿戴设备网小编就为各位盘点一下可穿戴设备行业十大龙头企业!
资本逐鹿可穿戴设备 “杀手级”产品何时出现
谷歌眼镜、三星腕表、富士通智能拐杖……说起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少人都能说出一两样来。2014年被业界誉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年”,据百度指数监测,可穿戴设备的报道数从2013年1月的日均8篇急速上升到2014年1月的日均500余篇,已经成为与P2P金融、智能家居等并列的互联网最火热的概念之一。
物联网发展迅猛 令M2M技术部署暴增80%
伴随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再次被热炒,人们期待通过互联网将物物相连,获得更为便捷的生活体验。
政策优势初现成效 中国物联网应用领跑世界
我国物联网应用落地速度近年来不断加快,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移动应用M2M的领导者。截至2013年底,中国移动M2M连接数量已经达到5000万个,相当于全球M2M连接总量的27%,远远超过美国的3200万和日本的930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微信支付其实已经是一款强需求的高频功能了。这也就是说,微信支付作为一款独立应用是可以存活下来的,线下消费场景的不断引流将会给这款独立应用的成长带来养分。
记得所谓的“我已经有一款团购or外卖App了,就不需要再下载另外一个了”,但事实上很多用户都安装了多款类似的应用,哪个便宜用哪个?只要让用户有利可图,其实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管所谓的“下载成本很高”,更何况商家恐怕也不太愿意看到支付宝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
2、 移动互联网需要的是孵化思维
微信支付要不要推出独立应用?我觉得有一个值得参考的例子,那就是Facebook。PC时代的成功一度让Facebook迷失了方向,但之后的转型令人瞩目。早前Facebook推出Facebook Messager之时,有无数人在唱衰,但之后扎克伯格却证明了自己的先见之明:“有独立的功能、理念及商业模式,Messenger 必须自成一体,脱离 Facebook”。事实上现在Messager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用户数已经超过 8 亿人。
现在的微信呢,其实也有同样的问题。虽然它是一个超级平台,但它并不是无所不能,拿金融这块来说,微信并没有取得意料中的成功。而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微信基本已经覆盖了所有的中国互联网用户,但其为什么在金融上总是落后支付宝。
微信是超级入口,正因为其是超级入口,所以应该是通过巨大的流量把其他业务都独立孵化出来,而不是什么都自己做。应用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早前所有腾讯游戏的安装都需要通过应用宝渠道下载,很快应用宝就获得了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增速。回到微信支付这块,微信其实也应该保持类似的思维。
3、一个充满钞票味道的钱包
独立支付应用对腾讯的好处不言而喻,如果腾讯真的舍得砸钱孵化出这样一款产品的话,用户使用这款产品的时候将全部和消费相关,这恰好能解决腾讯一直所困惑的问题。
腾讯一直不愿将微信钱包功能独立出来,非要连带社交一起,这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并不见得有多好。一个不独立的钱包应用,安全性、操作上都会有问题,远远比不上直接打开就是钱包的应用。此外,腾讯的金融体系实在是太混乱了,QQ钱包、微信钱包还有财付通,这三个体系的泾渭分明,远远没有支付宝来得更为简便。腾讯也是时候解决品牌不统一的问题了。
支付宝钱包当年的独立发展在业界引起不小轰动,迈出淘宝的温室,支付宝到竞争更加激烈的线下市场与微信支付、银联还有银行等强大对手抢食。但现在应该没人会否定当年支付宝的选择。支付宝钱包负责人樊治铭,在支付宝刚刚宣布自立门户的时候则道出了选择的原因:
钱包的功能跟PC端的支付宝已有很大区别,在PC时代,支付宝就是一个支付工具,被“后台化”,但手机是天然的私人账户,像钱包一样,你时时刻刻都会带在身边,而钱包作为手机应用也不离用户左右,这也是钱包独立发展的重要原因。
所以这里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能够迅速流行的真正原因,不在于所谓的用户基数,也不在于所谓的社交关系,而是因为,智能手机普及和网速提高使得用户的生活迅速移动互联网化,用户时刻保持在线,这逐渐使得支付、投资等资金流通行为被移动互联网化,越来越多线下场景的融合,也使得支付从一款单纯的工具变成了真正的线上钱包。
“离开了淘宝,支付宝什么都不是”,这样的观点我在几年前看到过。现在我们正看到类似的观点,对微信钱包来说,不独立,虽然能在微信的温室里仍能获得成长,但永远也不会有变成一颗苍天大树的可能。至于微信所说的连接一切,又有谁关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