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又迅速飙升。去年注册制被炒得如火如荼时,壳公司频频主动出击寻求重组,如今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市场已变成“卖方”市场。去年一个“壳”的价值往往只有1亿或2亿,目前高达10亿的不在少数。
其实,不仅沪深市场的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不菲,某些退市公司的壳也同样受到青睐。2013年2月“创智5”(即*ST创智)退至老三板后,其筹划资产重组并寻求重新上市的步伐并没有停止。2014年,多次冲击IPO未果的深圳市天珑移动技术有限公司欲借“壳”上市,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创智5”这一已退市的“壳”资源。当年创智5重大资产重组即告完成。
伴随着创智5的重组成功,其股价也从4.91元大幅上涨至18.60元。受创智5的鼓舞,其他有转板预期个股的股价也大幅上涨,像“花雕1”“九州1”等公司的股价今年以来的最大涨幅已达40%以上。
对借壳上市的标准,已从此前的“趋同”变成如今的“等同”。但实际上,所谓的“等同”,市场各方考虑更多的都是财务指标方面的考核。而且,由于借壳上市无须漫长的IPO排队过程,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IPO排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而成为众多企业跻身于资本市场的一条捷径。
基于退市公司本身的特殊性,笔者以为,其借壳上市不应再走重组委的审核通道,而应走IPO发审委通道,如此才显得公平,至少对于排队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对此,早有人呼吁,笔者以为很有必要再度强调。此外,借壳上市不仅应重视财务指标的考核,同样应该重视借壳方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以及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运作是否规范等方面的考核。本质上,这些比财务指标更重要。毕竟,借壳方往往最终会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再推而广之,对于借壳沪深股市主板或中小板公司上市的公司,为维护市场的公平起见,其审核同样应该走IPO程序,同样应该重视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审核。由此,才真正实现了退市公司与挂牌公司借壳上市与IPO标准的“等同”。
(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