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民生加银子公司遭罚 掀多米诺骨牌?

2016年04月26日 0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基金子公司的发展乱象一直被业内所诟病,即便在证监会2014年出台监管政策后似乎也依然没有好转,近日,该领域的“老大”民生加银资产管理公司就被证监会处罚,尽管对于违规项目没有明确说明,但这一事件却说明了基金子公司业务中隐藏的风险。

  数据显示,在排名靠前的基金子公司中,银行系已成为绝对主力,专家也坦言,这与其股东背景是分不开的,但对于含着“金钥匙”的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来说,靠通道业务躺着赚钱的美好时代或许即将结束。

  民生加银资管成行业“出头鸟”

  据北京商报报道,近日,证监会对去年12月面向证券期货机构开展的现场检查工作结果进行了公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直处在银行系基金子公司规模老大位置的民生加银资产管理公司,也在处罚名单之列且被点名披露。证监会表示,拟对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备案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

  民生加银资管业务范围已经延伸至股权、债权及收益权投资,具备类信托、类PE、投资、基金、期货等多金融服务功能。资料显示,民生加银资管于2013年1月24日成立,截 至2014年末,民生加银资管专户规模便已突破4600亿元达到4663亿元,位列基金子公司规模榜单第一名,占到行业总规模的12.5%。而到了 2015年末,民生加银资管的规模更是惊人地突破8000亿元,达到8068亿元,是截至目前规模最大的银行系基金子公司。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民生银行在房地产、能源、交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深厚产业背景,民生加银资管充分利用在资金、项目、产品支持等方面与民生银行的协同效应。

  目前公募基金子公司市场上,除民生加银资管外,多数拥有银行系股东背景的基金子公司规模均已轻松超千亿元,因此“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也被市场誉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基金子公司。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也显示,截至2015年底,规模排名前20的基金子公司中,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就占到了7个席位,位列前三名的均为银行系基金子公司,除民生加银外,紧随其后的深圳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规模也突破7300亿元达到7378亿元,第三名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规模也已接近 5500亿元。此外,上海浦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交银施罗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工银瑞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建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截至去年末规模也均已超过1900亿元。

  股东支持成规模增长决定因素

  另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虽然银行背景的子公司在争取客户资源方面有优势,但其中亦有差异。一位基金分析师称,银行系基金子公司的发展差异和股东背景及股东支持力度有一定关系,一般城商行因网点异地扩张受限,在客户资源上无法和全国性商业银行相比,所以城商行旗下的基金子公司发展的速度不及大型商业银行旗下的基金子公司。

  基金子公司不同于公募的注册审批制,基金子公司采取较为宽松的报备制。按有关规定,基金子公司可投资于非上市交易的股权、债权和其他财产权的业务,投资范围比信托、公募基金更广,被称为“万能牌照”。2012年11月第一家基金子公司获批,规模快速扩张,2013年底达9700万元,2015年底业务规模已达8.57万亿,三年时间翻了近9倍。“相比公募,基金子公司的战略方向选择非常广泛,各家公司的发展战略也各不相同。”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总结道公募基金子公司大概有四类发展方向。

  一是依托银行体系,业务呈现银行业务体系延伸的趋势;二是依托信托公司,为信托公司做整体业务的延伸;三是为公募基金做产品线延伸,主要以投资型专户为主。此外一类是保持较高的业务独立性,沿着自身专长和资源禀赋做业务。该模式也分两种:一种是通道业务为主,另一种以主动管理业务为主。

  “对基金子公司来说,最主要的还是通道业务。”上述好买基金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担忧风险或逐渐暴露

  国泰元鑫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梁之平此前就表示,通道业务为主的业务结构加大了风险管控压力。“目前的大部分通道业务本质上是银行信贷业务,三五年后或会消亡,其他国家很少有专门金融机构来做通道业务,这是源自中国独特的金融管制,今后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改革,这块业务慢慢会回到银行中。”

  “特别是子公司的兴起,借助了非标资产迅速发展的东风,但快速发展中也留下了一些问题。首先,通道业务较多,赚的还是牌照的钱,缺乏核心能力;第二,融资类业务的信用风险逐步显现;再次,专户产品中存在分级杠杆产品。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制约着非公募业务的发展空间。”上述好买基金研究人员表示。

  用益信托分析师廖鹤凯就对北京商报表示,目前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开展的很多通道业务中,可能存在投资标的不明确甚至资金有被随意挪用的情况,尽管监管层已经禁止开展资金池、一对多通道,但业内也不乏通过一些交易结构转换的方式间接开展“一对多”。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分析师樊迪指出,对于通道业务而言,大部分资管业务来源于不满足银行信贷条件的业务,资产质量相对低于银行。同时,一些银行也可能为化解流动性风险,通过资管公司来接盘不良资产,这对不清楚投资标的的投资者而言也是一大风险。

  当然对于整个金融行业而言,实质性风险并未得以解决,而仅表现为风险在金融机构间的转移和蔓延,恐怕何时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