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三板4800份年报逾八成盈利 多家紧盯创新层

2016年04月22日 07:14    来源: 证券日报    

  新三板实施分层进入倒计时,市场期待改善流动性

  ■本报记者 左永刚

  随着2015年年报披露接近尾声,新三板实施内部分层也进入倒计时。年报作为实施分层重要依据备受瞩目,《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统计显示,截至4月21日,新三板已有4800家企业披露2015年年报,其中,4040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84.17%,760家企业亏损,占比15.83%;营业总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738家,占比36.21%。

  除共同标准之外,按照三套并行进入创新的筛选标准,净利润、营业收入、市值是三套标准的关键指标。此前,全国股转系统根据2015年半年报测算,符合创新层企业在500家至600家范围内,但可以肯定超过500家。截至4月2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达到6736,其中选择做市转让方式企业有1462家。

  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认为,“分层之后,进入创新层的‘优等生’将被当作标杆严格要求,并形成明星效应。”

  目前新三板最终分层方案仍未公布,但包括券商、挂牌企业等在内的市场主体对于分层后的制度创新更为期待。按照此前工作安排,新三板通过分层,将对不同层级挂牌公司实施差异化的服务和监管。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日前建议,“分层之后集中精力解决流动性问题”。

  “分层之后,交易方式和投资者门槛降低的问题,将决定着各市场主体判断新三板走向的两个关键所在。”刘纪鹏强调。

  目前新三板“协议+做市”的交易制度,在引入流动性“活水”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性。对此,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认为,借鉴国外经验,短期内应通过做市商扩围等新政,尽快从垄断性做市向竞争性做市转变。从中长期看,建立“竞争性做市+竞价”的混合交易制度,对解决新三板流动性不足、做市商数量瓶颈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新三板短期内开启竞价交易方式可能性不大,预计未来实现内部分为三层之后,顶层企业有望采取竞价交易方式。”一位券商人士根据此前监管层表态预测。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