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十三五”开启小微经济转型之旅

2016年04月18日 14:55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李全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两会”最大的亮点,应该是经济转型和稳增长,这两个关键词在经济下行期中同时提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已然进入关键阶段,只有实现经济增长动能的顺利更迭,方可让经济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给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期待。而小微经济作为经济的最微观环节,其转型和增长更加不易,但令人欣喜的是,“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下称“小微指数”)在历经了整整一年的下降趋势后,本月呈现出了逆势反弹,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

  2016年以来,各国央行纷纷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自日本央行推行负利率之后,欧洲也扩大了量化宽松的规模,但这仍然难以改变全球经济疲弱的现状,欧元区和日本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在2月份分别下降了1.1和1.2个百分点,同期美国PMI(采购经理人指数)虽然回升,但仍在荣枯线之下,全球经济企稳还需要继续以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来改善经济下行的趋势。同时,国内制造业PMI也下滑至49%,生产经营状况不旺盛,订单也有所萎缩,但制造业相关指数的下滑与调结构不无关系,因此结构理顺后的复苏和增长也是值得期待的。

  可喜的现象是,近期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而地产投资的超预期增长更是给这个春天又添了一些暖意,由此带动了新开工面积的正增长和楼市火爆。虽然核心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据尚未体现出通货膨胀,但为了抑制一线城市房地产以及蔬菜、猪肉、鸡蛋等食品价格增长过快的压力,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所微调,信贷余额不再保持年初旺盛的增长势头,加杠杆的政策空间有限,去产能、去杠杆依然是调结构的主旋律。

  3月份小微指数为46.3,虽仍处于荣枯线之下,但环比回升0.2个点,这在目前经济下行的状态下实属不易,时隔多月小微指数首次回升让我们对小微经济的企稳有了更多的期待。从分项指数来看,除了扩张指数与上月持平,成本指数略降0.3个点外,其他分项指数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尤为难得的是信心指数上升了0.4个点。从区域指数来看,除了西南地区下降外,其余五个区域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甚至此前表现较差的东北、西北地区也都分别增长了0.4、0.3个点。七大行业则更是表现良好,除去住宿餐饮业因春节后略有回落外,其余六大行业均呈现出增长的状态。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回升,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则有小幅回升。

  比较宝贵的是,制造业小微指数结束了5个月的持续下滑趋势,较2月份上升了0.3个点。特别是制造业小微企业产量在3月份上升了0.5个点,毛利率上升了0.5个点,说明制造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新兴产业已先行复苏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稳增长的预期。而制造业的积压订单、产品库存、原材料采购等分项指数的大幅度上升,显示企业原材料采购开始出现增长,产品库存和积压订单增幅更大,这有可能是小微企业基于对未来复苏的良好预期而进行的短期扩张所引致。这一方面为下一期制造业的复苏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也给制造业持续增长增加了阻力。

  因此,小微经济是否复苏,单凭小微指数3月份的大面积上升,还难以得出确切结论,我们希望能够看到第二季度小微经济的持续增长,并希望这种趋势能够延续到下半年,方可确认小微经济企稳回升。

  3月份召开的两会已为“十三五”规划蓝图的展开定调,也为实现可持续的结构调整和稳增长打下了制度基础。这次经济结构调整与历次经济改革不同,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状况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中国经济在多年粗放发展模式的进程中正在面临综合资本回报率下降的大趋势,这种趋势在产能过剩的产业中传导尤为明显,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镀、电解铝、煤化工、多晶硅、大豆压榨等行业的企业影响最为巨大;二是本届政府主导的供给侧改革已全方位推进,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严格限制于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能优化的路径,这对于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的经济体系影响巨大;三是国际经济形势的复苏趋势初露端倪,但经济复苏前夜全球仍会有大批经营不景气的企业倒下,这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低利润企业影响更大。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2016年的产业更迭及其引致的发展模式变化格外引人注目。

  上述三种趋势所导致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会在近几年落地并夯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宏观经济运行状态仍不容乐观,第二季度小微经济是否复苏也不是单纯小微企业的问题。具体来看,小微经济领域的结构调整,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相关行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另一方面要尽快盘活存量资产,加快供给侧改革,对不合理的领域尽快去杠杆。这个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人才梯队建设,为小微经济的下一阶段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