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天津银行曝7.86亿票据案 遏制风险有赖监管多管齐下

2016年04月12日 13:16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财经4月12日消息(记者卢靖)上周五,天津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上海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一起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为7.86亿元人民币。

  天津银行相关人士对媒体记者表示,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公司已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做好后续处置准备;由于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在公安调查结果公布前,无法对事件进行置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业内人士的说法,认为该案可能是由买入返售的交易中的担保物票据被取走,而未能及时收到到期的回购款引发,与农行票据案操作手法相似。

  今年以来包括农行、中信以及天津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曝出票据风险事件,1月22日,农业银行北京分行曝出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39.15亿元;1月28日,中信银行公告称该行兰州分行发生票据业务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为人民币9.69亿元。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导致票据风险的原因多样,包括银行存在票据交易需求(腾挪贷款额度、减少资本占用等)、中介提供便利(撮合票据交易,乃至一票多买、伪造假票等非法经营)、监管有空白(票据中介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等。从监管角度来讲,既要针对违规票据中介进行打击和限制,亦需对银行票据业务进行规范,限制票据在腾挪额度等方面的作用,遏制风险仍有赖监管多管齐下。

  为了警示票据业务的风险,去年年底,银监会下发了《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其中指出,在2015年上半年票据业务现场检查中,发现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审慎行为。通知中提出了票据业务的七大风险提示,分别为:

  1.票据同业业务专营治理落实不到位;

  2.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转移规模,消减资本占用;

  3.利用承兑贴现业务虚增存贷款规模;

  4.与票据中介联手,违规交易,扰乱市场秩序;

  5.贷款与贴现相互腾挪,掩盖信用风险;

  6.创新“票据代理”规避监管要求;

  7.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为他行隐匿、消减信贷规模提供“通道”,违规经营问题突出。

  在纸票风险事件频发背景下,票据业务电子化被认为是出路之一。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两会期间透露央行正在论证筹建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这使得提高电票比例的需求十分迫切。

  就电票管理办法、改进电票系统(ECDS)等问题,今年3月初,央行支付结算司曾下发《关于就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开展书面调研的函》,该函内容还包括是否要强制要求一定金额以上商业汇票必须使用电票办理,金额起点应该如何设置等。

  截至2015年上半年,纸票规模占商业汇票出票量比重仍达70%以上。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电票规模在整个商业汇票出票量中占比为8.3%,2014年达到16.2%,2015年上半年达到28.4%。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将下发通知,从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全部通过电票办理;2018年1月起,单张金额在100万以上的商业汇票全部通过电票办理;到2018年底,各金融机构办理的电票业务在本机构办理的商业汇票业务中金额占比应达到80%以上。此说法尚未被央行证实。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