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如家并入首旅“首日”遭遇“拖拽门”

2016年04月07日 07:41    来源: 新京报    

  2016年4月6日,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新京报讯 (记者刘素宏)在如家酒店并入北京首旅酒店集团首夜,如家旗下的和颐酒店就卷入“拖拽门”事件。4月6日中午,如家酒店集团控股股东首旅酒店集团证券部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正在开会讨论该事,有结果了会披露。

  4月5日首旅酒店公告,如家酒店集团已成为首旅酒店的控股子公司。首旅酒店集团自4月1日起停牌,目前仍处于停牌中。去年12月6日,首旅酒店和如家酒店集团签署《合并协议》,首旅酒店拟通过合并方式向如家酒店集团非主要股东支付现金对价,实现如家酒店集团的私有化。交易对价110亿元。

  4月6日下午2点,新京报记者走访了首旅位于民族饭店的办公室,首旅酒店集团证券事务代表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领导仍在就此事件开会,他并不清楚领导开会地点,有了消息之后会在上交所发布公告。

  “拖拽门”事件出现在首旅酒店收购如家首日,昨日市场上有“资本阴谋论”的说法传出。观点认为,在如家终于实现私有化之际,爆出酒店管理、安保漏洞,不排除有同业竞争者对此事件有“推波助澜”的可能。

  与网络舆情大多停留在分析和猜测相比,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已经选择了“用脚投票”。4月6日上午,周鸿祎发布微博称:“和颐酒店在798附近,是360的协议入住酒店。我们已经取消与和颐酒店的协议,安排出差北京的360员工与合作伙伴选择其他的协议酒店”。周鸿祎还在微博中表示,至于酒店,我认为它作为企业应该知道怎么做。

  ■ 资本市场

  “傍上”首旅 如家十个月回归A股

  相较于其他的中概股“回家”所用的时间,如家是幸运的。从去年6月宣布私有化,到成为A股上市公司首旅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如家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7天酒店在2013年完成私有化后,直到2015年才有上市公司发起收购。回归的原因和其他中概股类似:公司股价、市值被低估。两家经济型连锁酒店私有化后,还在美股坚守的只剩下汉庭。

  分析称首旅收购如家“顺理成章”

  去年6月12日,如家宣布,公司董事会于2015年6月11日收到由首旅酒店、宝利投资、携程网、沈南鹏、梁建章、孙坚联合署名的收购并私有化的非约束性提议函。

  宝利投资是首旅酒店的子公司,梁建章和沈南鹏则是如家创始人、董事,孙坚为如家CEO。

  劲旅咨询首席分析师魏长仁称,首旅酒店原本就是如家的重要股东,对公司也比较熟悉,所以其收购如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分析人士称,对于如家而言,上述交易可以让其迅速从美股回到A股市场,免去了寻找壳资源、借壳上市审核趋严以及再上市要漫长等待等不利因素。

  去年12月6日,首旅集团发布重组预案,拟通过现金及发行股份的方式,以110亿元购入如家全部股权。首旅酒店称,此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影响力将覆盖至全国,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同时,首旅酒店还表示,此次收购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私有化方式并购美国上市公司,是践行国有控股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4月5日,首旅酒店公告称,4月1日,如家与首旅酒店(开曼)完成合并,如家已成为首旅酒店控股子公司。同时,如家的美国存托股份(ADS)已停止在纳斯达克进行交易。如家方面已开始办理后续退市事宜。

  从宣布私有化,到成为首旅酒店子公司回归A股,如家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

  经济型酒店相继回归A股

  在如家私有化之前,7天酒店早在2013年就完成了私有化,但直到2015年才有上市公司发起收购。

  2012年9月,7天酒店宣布,已收到以联席董事长何伯权与郑南雁为代表的一个股东集团约6.35亿美元(约合40亿元人民币)的私有化收购要约。郑南雁曾在接受采访时称,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7天的股价和市盈率被低估。

  2013年7月,郑南雁、何伯权等人与投资基金凯雷投资集团和红杉资本共同组建铂涛酒店集团,宣布正式完成对7天连锁酒店私有化收购。历时10个月的时间,7天酒店才完成私有化。

  对于此次如家私有化,魏长仁也表示,如家股价长期低迷,是股东选择私有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人士称,中概股私有化的目的,无外乎羡慕A股的高估值,想在A股重新上市。7天酒店和如家也是如此。

  但是,与如家私有化和回归A股一步到位不同,7天酒店私有化完成2年后,才重新“卖身”A股上市公司。2015年9月18日,锦江股份发布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公司拟斥资82.69亿元收购铂涛集团约81%的股权,将一跃成为全国最大、全球前五的酒店集团。今年2月,该笔交易才完成。

  分析称,经济低迷,影响了连锁酒店的效益,这些酒店都遇到瓶颈期,也没办法通过开店的形式扩张。通过私有化,卖身给A股上市公司,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新京报记者 朱星

  ■ 财报业绩

  如家营收近五年来首次下滑

  与美股“相约”十年,如家酒店集团的成绩单并不算光鲜。最新的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如家酒店集团的营收下降0.2%,净利润也回到2013年的不到2亿元。与近些年营收下滑形成对比的是,如家仍在加码圈地。

  如家净利润坐“过山车”

  财报显示,2015年如家的营业收入不增反降,迎来近五年的首次下滑。如家2015年的公开财务数据显示,期间共实现营收66.7亿元,与2014年的66.8亿元相比,微降0.2%。

  而新京报记者查询如家近5年的财务数据发现,2011年至2014年,如家的营业收入一直处于上涨的态势。其在2011年、2012年的营收分别为39.6亿元、57.7亿元,同比增幅均在25%以上。但此后,如家的营业收入便迎来连续的增长下滑,其中2013年的增幅为10.1%,2014年降至5.2%。

  在营收增速下滑的同时,如家的净利润也忽高忽低。在2011年净利润减少800万元后,如家2012年亏损2680万元,紧接着的2013年实现止损,并在次年将净利提升1.6倍至5.1亿元。然而好景不长,2015年,如家仅实现净利润1.67亿元,同比下滑过半。

  一位酒店行业研究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利润下滑的背后,如家的租赁店经营业绩在下降,来自加盟店的加盟费用也在减少,同时经营成本不断上升。

  每年新开店面三四百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营收、净利润等经营业绩不容乐观,但如家每年新开店面一直保持在三四百家。

  新京报记者根据财报数据统计,在2011年至2014年,如家的新开酒店数量分别为316家、336家、437家与429家。2015年如家净新增的酒店数量也在300家以上。

  劲旅网创始人魏长仁表示,目前虽然如家每年的新开酒店数量较多,但其中有超过80%的都是加盟店,直营店的数量并不多。“在体量和品牌影响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以加盟的方式发展风险更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更优的选择。”

  新京报记者 陈鹏

  


(责任编辑: 王翔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