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股通结束19日净流入
昨天沪深两市双双低开,盘中沪指呈现低位震荡走势,最终未能翻红。但是创业板表现抢眼,盘中一度重返2300点整数关口,创出本轮反弹新高。而沪股通则结束了连续19日的净买入,昨日净卖出1.17亿,当日额度剩余131.17亿,余额占比100%。
市场人士认为,沪港通一向擅长逆向操作,当市场已积累一定的涨幅之时,出现获利回吐之举也很正常。
广州日报记者杨欣
昨天沪指低开后,便维持震荡走势,虽然盘中一度出现跳水行情,但在福建自贸区、机器人等题材板块的带动下,反弹收回失地,跌幅有所缩窄。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A股收盘,沪股通净卖出1.17亿,当日额度剩余131.17亿,余额占比100%,打破连续19天净买入状态。而就在前一日(4月5日),沪股通当日余额126.56亿元,净流入3.44亿元。
今年3月份,沪股通累计净流入181.28亿元,创下去年9月份以来新高。从3月份沪股通数据来看,除3月3日小幅净流出3.08亿元外,其余十多个交易日均为净流入行情。
相比沪股通,港股通则仍然在吸引场外资金。昨日港股通净买入6.94亿元,当日额度剩余98.06亿元,余额占比93%。据悉,港股通自2015年10月27日以来一直是港股的净买家,加上昨日已实现连续104个交易日净买入,创出2014年11月沪港通启动以来最长纪录。之前的最长连续净买入纪录为2015年2月5日至6月17日。
对此,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认为是在情理之中。他认为目前港股的估值是在12倍左右,美国最近20倍,日本接近20倍,欧洲就更不用说了。相对于其他的主要市场,香港市场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估值洼地。
此外,本报记者也发现,作为外资的典型代表,沪港通与内地市场其他资金的操作手法有很大不同,其敢于逆势操作的风格很是出人意料,因此在A股三月份至今已经积累了13.5%的涨幅之后出现获利回吐,并进行波段操作也实属正常。
事实上,即便在去年以来市场出现大幅调整时,沪股通资金也秉承着一贯的操作手法,屡屡出现逆市操作。
对于后市,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A股主要面临技术上的压力,从2015年12月31日的3580点,至2016年1月15日的2883点,市场只用了11个交易日就下跌了将近700点,这个区域的套牢盘很多,需要时间不断的上冲、回撤,以这种震荡的方式消耗这部分套牢筹码;所以本周二创新高,昨天就出现盘中调整,后市在3050点上方,这样的调整次数将会越来越多。
不过,从基本面来看,资金向A股集结的趋势日渐明显。近期,以两融为主的场内杠杆逐渐出现松绑迹象,融资客趋于活跃。与此同时,公私募、券商资管等机构看多情绪浓厚,加仓动作频频。而产业资本、海外热钱等对A股的布局也在全方位展开。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市场环境回暖,增量资金进场意愿较强,有望为上攻行情积聚力量。
后市股指能否继续向上拓展空间,仍有赖于政策面以及成交量持续放大等因素的推动。多数市场人士预计在出现明显的突破信号之前,上证综指继续围绕3000点震荡整固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创业板市场震荡上行、挑战年内新高的可能性较大。
具体操作上,当前主板具备防御性的医药和消费类板块,当中有诸多个股绩优超跌,可作为中长线布局对象。
一季报周五亮相 跟随机构挖掘预增黑马
随着沪深两市一季报披露时间的发布,本周开始进入一季报窗口期。昨天包括光线传媒、奥特佳、平高电气等在内的一季报预增股表现强劲。
本报记者发现,目前已经有公募基金以及社保基金组合潜伏在部分一季报预增概念股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该板块的炒作动力。这也意味着,投资者的目光要从年报行情,逐步转移到一季度的动态上。
据悉,平高电气、五洋科技、新文化、众信旅游等4家公司将于4月8日公布2016年一季报。
本地某券商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较早披露一季报的个股总是最先获得投资者关注。资金一般都会打提前量,通常会选择最先公布一季报业绩的个股热炒,而后续公布的个股资金聚拢效应会逐渐递减。从近5年的数据整理看,率先公布业绩的一季报预喜股整体跑赢同期大盘的比例在七成左右。
本报记者从公开资料中发现,部分2016年一季度业绩预增的上市公司已获基金等机构重仓持股。例如,先导智能预计2016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盈利同比增长77.92%~106.23%。公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社保基金四一三组合持有先导智能140.01万股,银河现代服务主题灵活配置持有先导智能90万股,南方绩优成长持有先导智能75.91万股,博时新兴持有60万股。
真正高增长源自三大标准
市场人士分析称,近期市场在2900点~3000点震荡之时,就陆续有资金在积极低吸一季度业绩超预期的品种。对于高增长的标准,大部分散户都认识模糊。
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首先要看业绩预告是否同比高增长;其次,一季报净利润是否同比高增长;最后,一季度净利润环比是否高增长。这三点全部符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增长”,否则可能掺杂水分。
中信证券市场人士陈慕林则认为,业绩预增可以作为一条投资线索,不过最终能否选出牛股,还要配合其他条件。市场总体情况是否持续走好、业绩是否可以持续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挖掘预增品种的同时,应遵从如下原则进行:首先,为了保障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投资者要先剔除一次性收入,毕竟这类收入增长对公司的发展影响有限。其次,业绩的增长要确实对公司经营的改善有贡献,所以投资者要剔除去年同期基数过低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