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解读新三板:虽然利好不断大家悠着点玩

2016年03月23日 10:00    来源: 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邱小红

  新三板这阵子基本上都是些好消息,基本可以说利好不断。

  先是挂牌企业分层制度宣告正式落地, 4 月底年报季结束后就将真正开启,分层标准讨论意见也已经收集完毕,股转系统也开始与分层市场制度配套的相关技术调试等。

  挂牌企业分层与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关系,其实已经有很多的分析。笔者一直倾向于积极的观点:分层意味着新三板的优质企业将得到他们应得的更多的关注度,倍数更高的 PE 、更多的投资者追捧、更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和布局。对于基础层的企业,差生有了追赶目标,力争上游,做好企业,夯实基础,今年上不了创新层,明年机会还有。

  作为投资门槛较高的新三板,由于其对投资者的资金规模、专业性要求较高,而且,作为从政策设计各层面都相对更加鼓励机构投资者进入的股权投资市场,新三板市场对于够资格投资的一般土豪似乎显得不太“友好”,“水”太深沙里淘金难度大也一直令许多普通合格投资者感到头疼。

  而分层制度的落地,对于作为普通个人的新三板合格投资者来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帮助,选择投资标的的目标和范围也可以缩小一点、效率更高一些。

  除了分层制,上周又出一大利好就是险资将被明确允许投资于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而私募基金正是目前新三板投资的主力。这也意味着,新三板的资金池将得到进一步补充和拓宽。

  据测算, 2005 年至 2014 年十年间,全国保费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速,行业资产从 1.5 万亿元猛增到 10 万亿元。

  虽然险资进入投资市场是大势所趋,而且在政策允许或不允许的某些领款里,都有险资或隐或现的身影,但不管怎么样,有明文规定和没有明文规定,对于资金的积极导向作用还是不可小觑。

  而新三板最大的利好,则莫过于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证监会新主席刘士余两会首秀答记者问抛出的重磅:注册制缓行。

  在上个周末的新闻记者会上,刘士余回答记者相关问题时虽然一句都没提到“新三板”三个字,但他的原话“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可以为注册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配套改革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和时间,注册制不可以单兵突进”。

  这几句话其实已经把大家老在那里琢磨来琢磨去、甚至各执一端的事情基本说透了,说明一,多层次资本市场 ( 含新三板 ) 非常重要,特别是新三板,其实就是类注册制的试验场,也可以说对以后实行注册制可起到承前启后阶段性过渡的作用;二,所谓“配套改革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和时间,注册制不可以单兵突进”直接就等于否定了注册制短期内推出的可能,且明确了连“配套改革”本身,都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和时间”。

  第三,清晰指明了注册制“不可以单兵突进”,也即是说相应的退市机制及监管、法律机制都要配套跟上,甚至先行一步,然后才能真正实行注册制。

  注册制这块让市场承压的大石暂时终于被挪到一边。特别是对于新三板,自从去年关于注册制很快将推出的消息出来后,不少企业和一些评论的声音会认为,新三板流动性差,既然主板注册制很快将推出,不如争取 IPO ,上新三板挂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现在关于注册制将很快推出的期待直接被否定,众多需要低成本直接融资的企业对于新三板挂牌的需求肯定又重新被激发起来。

  当然,刘主席的讲话也不止是利好新三板,特别是对于注册制缓行的确认,整体安抚了市场情绪,所以才有了周一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一起飘红的景象。

  不过,利好再多,新三板发展的未来始终还是在于其流动性,而流动性的加强,不仅要视各种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的完善,作为新三板市场的每一个参与方,都将是推动新三板向前发展的力量。大家得悠着点,类似亏损千万的企业大玩“ 10 送 150 ”之类的高送转、董事长请扫地阿姨代当、做市券商冷不丁来个大砸盘之类的,这些事情闹多了,对于新三板的发展,始终是个负面影响。

  ( 作者系“新三板千人汇”创始人、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品牌故事栏目总策划 )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