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港股现“黄金底” 各路资金入场抢筹

2016年03月18日 07:4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来源:

  就在A股仍犹疑不决、左右彷徨时,不知不觉港股近一月涨幅已接近10%。部分机构表示,从历史水平来看,如今的港股估值已经低于 亚洲金融 危机时期。

  “我们或许正面临一生中难得一遇的投资机会。”有基金经理直言,港股估值水平极低,其中长期向上空间可观,向下风险较小。从港股通、外资动向来看,海内外资金已提前潜入港股。一些基金经理同时指出,港股近期升势较猛,4月份需警惕调整压力,但长期来看,港股已到绝佳配置时点。

  资金持续流入港股

  2016年以来, 全球金融市场连环杀跌,A股市场连续重挫,沪指1月跌幅23%;恒指于2月12日下探至18278.8点,创下2012年6月以来的低位。3月17日开盘,港股恒指高开1.59%,后持续震荡,截至收盘, 恒生指数 涨1.19%,报20503.8点, 国企指数 涨2.36%,报8773.8点, 红筹指数 涨2.47%,报3723.6点。截至3月17日,港股自低位反弹幅度已达到12%,近一月涨逾8%。

  港股成为价值洼地,场外资金持续流入市场抄底。过去五个月,港股通持续净买入,表明内地资金抄底港股的意愿强烈。数据显示,自2015年10月28日起至今年3月16日收盘期间,除了3月2日至3月4日三天出现少量净流出外,港股通一直保持 净流入态势,近期月度净流入规模更是呈现不断上升态势。截至目前,港股通自开通以来2500亿元的总额度仅剩1198亿元,使用率达到52%。

  国内公募基金抄底意向也表现得十分强烈。自从2015年9月 南方香港 成长基金成立后,投向港股的新 QDII基金便一直沉寂至今。近期,在QDII额度已经告急的情况下,仍有多家 基金公司挤出额度发行港 股基金。数据显示,除了3月9日刚刚成立的工银瑞信香港中小盘外, 嘉实基金、 中海基金、前海开源基金等基金公司均于近期发行投向港股的沪港深主题基金。

  从诸多动向来看,外资更是早已提前抄底。 融通丰利四分法 (QDII)基金经理胡允畧分析指出,最近一个月港股升势较猛原因在于大量外资流向港股。“今年前两个月,全球市场都处于规避风险的情绪中,3月份风险偏好有所好转,资金开始流向风险资产。根据我们最近几个月的追踪,大量资金确实流向了香港市场。首先,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一直上行,表明资金正在流出安全资产,流向风险资产,比如香港股市;其次,很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成交量出现明显增长。这一动向在汇率上也有所体现,由于海外资金需要卖出美元买入港币,近期港币汇率较前期出现了升值的趋势。所以3月份港股有一波较为明显的反弹,率先反弹的就是指数成分股,涨完后就是板块轮动,周期股、TMT都开始回升。”

  香港某外资大行董事总经理表示,早前全球基金普遍轻仓香港,对港股过分悲观,近期在香港的配置有追货压力,于是大手笔买入港股。

  估值优势逐步显现

  虽然近期国内 宏观经济数据回升、深港通年内有望开通、美联储暂不加息等消息形成利好,但综合来看,目前抄底港股最大的逻辑便是港股超低的估值。

  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拟任基金经理曲扬表示,之所以选在这个时点发行投向港股的基金,是因为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就像2013年至2014年上证综指2000点左右时的A股,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内地资金抄底港股的意愿强烈。一方面港股估值低,极具投资价值;另一方面港股能够对冲汇率波动风险,对内地资金具有吸引力。”

  “我们或许正面临一生中难得一遇的投资机会。”国投瑞银中国价值发现基金经理汤海波对港股的长期配置价值十分乐观。他认为,就整体市场而言,港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 MSCI中国指数目前的历史市盈率在8.2倍,而亚洲金融危机时为8.7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为11.8倍。可见当前香港中资股的估值水平已经包含了诸如经济出现严重危机、汇率大幅贬值等非常悲观的预期。”实际上,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可能会有困难,但出现严重金融危机的概率不高,经济有望在低增长中逐步消化过剩产能以及债务。汤海波认为,如果以中长期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在3-5年内恢复到常态应该是一个比较大概率的事件;而港股的估值也有望恢复到长期均值14倍甚至以上的水平。即使假设盈利没有增长,估值的扩张也能带来每年10%-20%左右的年均收益率。

  “悲观情形下,我们假设全市场盈利水平下降30%,则港股的整体市盈率上升到长期均值14倍左右。如果盈利下降50%,则市盈率上升到16倍,比长期均值高出15%,也在合理范围之内。由此可见,即使悲观预期成为现实,当前的市场估值也已经给了投资者较高的安全边际。”汤海波指出,尽管我们对经济走势无法准确预测,但港股目前极低的估值水平提供了一个在中长期内向上空间可观而向下风险较小的投资机会。

  胡允畧也表示,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在转型,香港也需要跟随转型,走创新的产业之路,未来三到五年这些因素恢复常态后会对港股形成支撑。

  短期调整或难避免

  尽管坚定看好港股的长期走势,但一些基金经理也表示,由于短期升幅过大过快,港股近期可能会出现波动,甚至可能出现下行调整。

  对于刚刚在两会中被提及的深港通,胡允畧表示,香港资深市场人士的预期都是7月1日或10月1日这两个时间点,但普遍认为对港股的利好可能有限。“2015年港股涨了一波就是在4月份,因为当时大家都有‘北水’南下的预期,但现在这个预期不强。首先,境外投资机制其实不太受鼓励,例如QDII额度吃紧;其次,已经开通的沪港通额度利用率有限,对港股的成交量没有太大影响。所以,这次市场对深港通的预期有所降低。”

  从2月底部开始的这一波反弹至今,港股主要指数已经上涨8%-10%,部分个股已经涨逾10%。胡允畧认为,可能已经到了获利了结的阶段。“外资自从2月底进入香港后,已经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利润。对外资而言,当风险偏好降低时,通常会先在流动性很强的香港市场减仓,把钱再投向风险较低的国家。另外,到了4月份,很多大型蓝筹股都已公布2015年业绩,两会、美国议息等宏观事件也基本上结束,支撑指数上行的力量或有所收敛。”他提醒,港股在5月份有传统的“Sell in May”说法,6月份又将出现大批公司分红,股价下调的压力会比较大。“在这些预期下,大家通常会提前做好卖出部署,而不是真的等到利空出现再去卖,所以4月份有可能会出现调整。”

  一位有多年海外投资经验的香港本土机构投资者表示,从目前其所观测的全球 资金流向、美国国债 利率、国际原 油价格等信号来看,全球市场仍然处于风险偏好较高的状态。“进入4月份后,会保守一点,必须持续关注这些信号,如果有掉头的趋势,我会将多头仓位减少,然后做一些对冲保住3月份的利润。”

  在今年的操作上,胡允畧认为,要格外注意风险管理。“以前投资港股可以采用买入持有策略,但今年这种策略可能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一方面香港经济增长依靠内地,但另一方面其货币政策与美国挂钩,美国已开始进入加息周期,香港很可能跟随,对股市带来一定压力。”

  具体到个股上,汤海波表示,目前主要关注两类股票,一类是估值被极度压缩的价值型公司;另一类是估值具有吸引力的成长型公司。在目前港股的估值体系之下,价值股的性价比可能会更高。

  “港股市场目前不乏手持净现金超过股票市值的公司,而有些周期行业的领头公司也在0.5倍市净率以下。这些公司尽管目前盈利能力不佳,但股价大幅低于重置成本之后,安全边际已经很高。与此同时,诸如国有企业改革、供给侧改革等措施实际上也给该类公司提供了免费期权。”汤海波认为,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长期价值损毁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向上的空间很大。目前这类股票的性价比对于有耐心的长期投资者来说已非常具有吸引力。

  除价值型的股票之外,港股中的成长型股票估值也逐渐下滑到具有吸引力的水平。汤海波介绍,港股中的成长型公司主要分布在医药、消费以及 信息技术 行业,因为成长性高,正常情况下它们的估值也比较高。只有在市场情绪非常悲观时,才会有相对便宜的估值。“例如某消费品行业的上市公司,市场地位居于行业前列,财务健康,产品创新能力也不错,长期平均市盈率在28倍左右。但因为近期 宏观经济下行,消费不振,再叠加行业供给过剩,公司的盈利出现下滑,估值水平也下降到15倍左右。但如果我们以长期的视角来看,该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仍将上升,行业格局基本稳定,领先企业被颠覆的可能性不大,3-5年内恢复增长的可能性比较高。假设未来的盈利增长恢复到10%-15%的年均水平,15倍左右的估值已经具有一定吸引力。当然,相比较前面所说的价值型公司,成长型公司的盈利能力下滑幅度相对较小,估值压缩的程度也较小,因此性价比没有价值型股票突出。所以目前会更侧重于前者,对于后者则采取逐步积累的策略。”汤海波说。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