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纷纷延长募集期
证券时报记者 李沪生
由于市场波动频繁,近期偏股型基金发行频频出现延长募集期的现象。上周,中信建投发布公告称原本于3月11日募集结束的中信建投医改基金将延长至3月31日,记者注意到,在公告中,中信建投基金提及,延期期间投资者能够享受到0.96%(年化)的补偿利息。而以往,于募集期申购的投资者,自申购日到基金成立日资金仅能获得0.35%的活期收益。
济安金信副总经理王群航(博客,微博)指出,虽然中信建投此次利息大幅度高于市场,但这并不是业内首次。“每只基金在募集的时候都会产生利息,最后也同样计入基金份额,中信建投只不过把这一事项写在了公告里。”
王群航表示,业内普遍以银行同业存款利率来计算这部分利息,大约年化收益率为0.35%,中信建投此次的利率较有吸引力。
记者注意到,仅3月14日当天就有4只基金公告延长募集期,如嘉实新优选、嘉实新思路、嘉实新趋势分别于1月6日~1月14日之间开始发行,原定于3月14日的募集截止日也分别延后到4月5日~4月13日。而博时裕新作为一只纯债基金,也将原先一周的募集时间延长两倍,推迟至3月28日。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许多基金公司将同类型产品委托不同的团队同期进行销售,这也会导致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客观上令单只产品募集期延长。目前一些基金的销售日期一再延迟,令银行渠道表示不满,“一些客户资金因为看好基金主题而申购新基金,但基金迟迟未能成立,更别说建仓。”有银行理财经理说。这也是基金公司对申购者提高补偿收益的主因。
(责任编辑:李阳)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