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两会看“食局” 品牌建设成食品行业未来大势

2016年03月11日 15:07    来源: 中国网    

  时值全国两会,各种热词频出,食品行业的动向颇受关注,尤其是在食品网购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人们对食品全行业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消费品品质,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品牌小国”的尴尬何时结束?

  品牌建设引起了很多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也受到了业内企业的关注。很多代表直言,国人追捧国外品牌,尤其是洋奶粉、洋生鲜给国内企业上了一课,这种现象充分暴露了作为经济大国、消费大国的中国,仍是一个“品牌小国”的尴尬。

  品牌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隐形推动力。在推进食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企业质量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开展以提升质量水平为主的创新活动。同时,食品企业要积极适应消费需求侧变化,以创新型品牌引领行业发展。

  如何把这个“食局”市场保护好?

  以当下火热的食品网购来看,品牌已逐渐成为影响人们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中高端食品领域尤为明显。业内企业在品牌方面的探索也在加强,天猫、京东、中粮我买网等国内一线食品网购平台均在发力品牌建设。

  以中粮我买网为例,作为中粮集团旗下的食品网购出口,借助其不俗的供应链优势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我买网最近几年的自有品牌不断增多,已经研发出时怡、安至选、上质、安萃、初萃、悠采等几个优质品牌。而这些品牌背后映射出的是对品质的追求和保证。

  从实际效果看,我买网的品牌效应正逐渐显现。以冬季应季水果阿克苏苹果为例,虽然众多网购平台都在出售阿克苏糖心苹果,但我买网的安萃阿克苏颇受消费者欢迎。

  

  安萃是我买网在生鲜果蔬方面研发的自有品牌,阿克苏便是这个品牌下的一款明星产品。为什么安萃牌的阿克苏会这么受欢迎,究其原因还在于安萃品牌所代表的高标准和高品质迎合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能贴上安萃标签,意味着产品毕竟接受严格的5S拣选标准,在产地、采摘、大小、口感、新鲜度方面都要严格控制。如安萃阿克苏,必须保证产地是管理最规范的农场,种植过程中果实不套袋,保证光果自然生长;采摘期也严格控制,不为了提前销售牺牲口感和品质。在果实大小方面,安萃阿克苏果径必须在80mm以上,个头均匀,外观圆润。而且从采摘、运输到存储,都会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如此严格的标准下挑选出来的优质阿克苏苹果自然会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因此人们也就认准了安萃品牌。而安萃阿克苏之后,今年春季我买网推出的安萃不知火同样销售火爆。

  正如著名互联网评论员葛甲所言,我买网对阿克苏苹果进行品牌升级推安萃,并非只是单纯为了当下多卖出几个苹果,他们所做的是想把这个市场保护好,能够持续做下去。而在品牌方面有所建树的还有褚时健的褚橙,每一季推出都十分火爆。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以大闸蟹为例的众多国内食品品种,由于没有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意识,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产品品质无法保证,市场和需求迅速萎缩。

  品牌之外 网络食品监管也是重点

  当然,国内食品行业未来的发展,除了加大品牌建设,提品质、创品牌之外,网络食品监管,落实主体责任也是重中之重,毕竟品牌建设好之后还需要加强对品牌的监管和保护。

  就目前的行业环境来说,大部分网购平台只充当了渠道的角色,“搬运品牌”虽省时省力但不利于平台长远的发展,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便会遭遇维权难。相比之下,我买网的自营模式和全产业链优势则能够实现对产品的全程监管,尤其是自有品牌。凭借质量安全7C体系(农产品从选种、培育、采收、储运、加工、包装、服务7个关键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和我买标准(采购产品方送检、入库快速检验实验室审核、出库人工抽检),我买网可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强把控,对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大利好,而对我买网自身的品牌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在3月9日由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加强网络食品经营监管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动员会,我买网作为企业唯一代表,宣读倡议书,号召同行加强企业建设和经营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可以说,当前食品网购行业想要适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就必须立足需求侧,改革供给侧,建设优质品牌,真正做到提质创品,为消费者提供不输于国外品牌的美食产品。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国资委要求央企加快品牌建设      2014年01月06日
  • · 佐卡伊吴涛:珠宝行业020是大势所趋      2015年07月13日
  • · 恒顺醋业定增募资7.7亿元投高端醋      2013年05月21日
  • · 如何树立农信社“金”字招牌      2014年07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