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徐杰
中国汽车制动系统龙头供应商亚太股份(002284,收盘价18.15元)未来发展重心已开始转向“无人驾驶”领域。
日前,亚太股份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经明确将智能驾驶作为自身战略方向之一。“智能驾驶确实已成为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对此,2月22日,亚太股份董秘办相关人士在电话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
“无人驾驶”是汽车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大势所趋,市场预计2020年国内泛智能驾驶市场空间达2300亿元。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包括亚太股份、金固股份(002488,收盘 价18.53元)、均胜电子(600699,收盘价31.25元)等等在内的上市公司纷纷布局该领域,而业内有分析认为,该领域的风险主要来自智能驾驶技术发展低于预期、市场推广及应用低于预期等。
重心转向“无人驾驶”
1月21日,亚太股份在其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经明确将智能驾驶作为自身战略方向之一,这是亚太股份首次对外明确其未来的发展重心,目前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早在去年5月份,亚太股份曾公告称,其与深圳前向启创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向启创)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以增资的方式参股投资2790万元,获得增资后前向启创15%的股权。据此,亚太股份踏出了布局无人驾驶的第一步,紧接着,去年6月19日晚间,亚太股份再发公告,公司与钛马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钛马信息)签署增资协议,以增资方式参股投资8200万元,增资后占钛马信息11.88%的股权。据介绍,钛马信息是一家定位于车载移动互联网服务运营商。
此外,今年1月22日,亚太股份又与奇瑞汽车签署《智能驾驶技术合作协议》,前者将为奇瑞汽车提供智能驾驶技术线控制动系统和控制模块的研发,产品供货,整车安装调试及技术服务等。此举也被外界视为亚太股份切实推进了智能驾驶产业化的发展。
与此同时,2月15日,亚太股份与北京汽车研究员总院、北京亚太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签署了《智能网联汽车合作开发战略协议》。长江证券对此认为,本次协议是亚太股份与北汽智能驾驶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将加速公司智能网联战略的进程。
就在今年1月19日晚间,亚太股份发布增发预案,拟募资22亿元打造智能汽车生态圈。其中,年产15万套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驱动底盘模块技术改造项目(拟投入9.8亿元)和年产15万套智能网联汽车主动安全模块技术改造项目(拟投入1.5亿元),是公司迎合智能驾驶的发展、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突破发展的战略布局。
据此,算上投资2790万元参股深圳前向启创、8200万元参股钛马信息以及今年1月14日出资500万元参股苏州安智汽车、再加上定增项目所涉及到11.3亿元投资,亚太股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12亿元。该公司2015年年报还未公布,而2015三季报净利润为1.18亿元。
从上述举动不难看出,亚太股份在布局“无人驾驶”领域的决心。而其业务转型调整的背后则是传统汽车市场的低迷。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09.50万辆和1185.03万辆,同比回落6.96个百分点和6.93个百分点。
汽车产业链厂商竞相布局
智能驾驶的兴起,正在引发产业链各厂商的争相布局,不少上市公司或以参股、或者定增融资的方式纷纷进入该领域。
“我们汽车制动系统ABS是国内品牌第一家,另外公司的ESC产品是无人驾驶的最主要基础模块”,对于布局“无人驾驶”领域,亚太股份前述董秘办人士称,这些投资与公司主业也有联系。
总部位于浙江宁波的均胜电子也有意布局“无人驾驶”领域。近日,该公司公告称,拟募资86亿元,用于合并美国KSS公司(9.2亿美元)、对KSS增资(1亿美元)、收购德国TS道恩的汽车信息板块业务(1.8亿欧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6.6亿人民币)。
均胜电子对此表示,其与上述标的在业务、市场和资源等方面有良好互补和协同效应,并购后公司将成为汽车电子、汽车安全,特别是主被动安全、HMI、自动驾驶、汽车信息和车联网领域的全球顶级供应商。
此外,就在2月中旬,有投资者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向金固股份求证,公司是否有无人驾驶业务?金固股份回应:公司参股公司苏州智华专注于智能驾驶的研发,集软件、硬件的研发及生产于一体。
2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金固股份获悉,“苏州智华这项投资属于公司的智能驾驶投资,投资额为2000万元,目前只是尝试“。公告资料显示,金固股份是国内滚型钢制车轮最大的生产企业,主要从事汽车钢制车轮的研发、制造、销售。
据了解,智能驾驶的行业发展路径分三个阶段:第一步,辅助驾驶;第二步,半自动驾驶;最后才是无人驾驶。市场预计2020年国内泛智能驾驶市场空间达2300亿元。
不过,有业内分析认为,“无人驾驶”市场风险包括汽车市场景气度或持续走低、自主和网联式智能驾驶技术发展低于预期;市场推广及应用低于预期;相关法规推出速度低于预期等。
“完全替代驾驶者的是无人驾驶汽车里的智能驾驶系统装置,仍是由厂家生产供应,这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成本要求,就目前技术状态而言,要在公共道路上做到完全替代驾驶者还有一定距离,相关技术难点突破将至关重要。“东吴证券研报亦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