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朋友圈倒卖象牙 别让朋友圈成为监管漏洞

2016年02月16日 09:17    来源: 新浪收藏    

  核心提示:朋友圈倒卖象牙,警方顺藤摸瓜花7个月打掉犯罪团伙。新疆森林公安局一名侦查员无意中在朋友圈发现有人兜售象牙制品,于是警方花了7个多月,顺藤摸瓜将非法买卖珍贵和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朋友圈倒卖象牙 新疆公安破获犯罪团伙

  近日,自治区森林公安局破获一起非法买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案件侦破历时半年,从乌鲁木齐一路追查到上海、福建,并最终在广西东兴市抓住主犯。

  1月28日,记者联系到自治区森林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王培,他告诉记者,2014年10月10日,自治区森林公安局开展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 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民警们开始在网络平台上排查相关信息,10月15日,侦查员在一处微信公众平台上看到兜售象牙制品的相关信息,根据信息,侦查员添加 了对方的微信号。

  “我们了解到,这个出售象牙制品的人姓刘,家住八钢。”王培说,随后,侦查员从刘某处购得一块疑似象牙制品的观音牌,经鉴定,这块观音牌材料为亚洲或非洲象牙制成,属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象牙制品。

  经过突击审讯,刘某交代,其所售制品都是从上家王某处购入,根据刘某提供的线索,警方在上海将王某抓获。据王某交代,他所出售的象牙制品都是由福建人方某为其供货。

  “案件侦破挺顺利,我们在福建抓获方某时,还钓到一条‘大鱼’。”王培说,方某的上家是暂居在广西东兴市的吴某,警方前期调查的涉案人员及案物均与吴某有关。

  经过与广西警方沟通,民警们于2015年3月赶赴东兴市,并于3月6日抓获吴某,“我们到吴某居所时,他正在和一屋子的人进行非法象牙制品交易。”王培说。

  经过警方分析,所有非法制品的源头都在越南,有一位姓杜的女子为上述涉案人提供货源。“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抓获吴某时,杜某也在场。”王培说,杜某 在被捕当天从越南携带100块象牙牌、6.3千克象牙尖、3个象牙手镯以及1.12千克象牙面包圈和481克象牙柱,打算卖给吴某。

  杜某本人从2014年至2015年3月,分别在新疆、上海、福建、山东、广西等地多次实施非法出售、收购象牙、虎皮、虎骨、犀牛角等濒危野生动物制品。

  历经半年,自治区森林公安局终于将买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涉案人员20余人。这是森林公安局成立37年来破获的首起买卖象牙、犀牛角、虎皮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

  朋友圈倒卖象牙,别让“朋友圈”成为监管漏洞

  随着网络的发展,“朋友圈”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一开始只是人们聊天交流感情、晒晒自己最近生活状态的工具,现在已逐渐演变为像淘宝一样的网购场 所,各种商品在“朋友圈”不断出现,甚至出现“刷屏”的情况,笔者“朋友圈”里每天都被这些商品狂轰滥炸,正常的朋友状态基本看不到了。一些人为了赚钱也 无可厚非,但朋友圈的商品真的可以相信吗?前不久新闻上就曝出不少朋友圈卖三无面膜,导致用户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现在居然又出现倒卖象牙这种非法的行为, “朋友圈”传销也频频被爆出,可见“朋友圈”是时候整治一下了。

  “朋友圈”卖东西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外,不需要任何投入,省去了租店面、办理营业执照的麻烦,也能节省大量资金,确实很方便,所以很多人选择“朋友 圈”这样一种方式做生意。但也正因为这种方便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首先注册微信号不需要实名认证,只需随便买个手机号即可注册,让不法分子没了后顾之 忧。其次对于网络的监管我国无论在法律上还是执行上都存在一定的漏洞,法制的滞后、管理的缺位、打击的不力,都使“朋友圈”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

  必须加大对朋友圈的监管,首先可以采取实名注册的方法,用身份证号申请微信号,并且一人一号。其次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在朋友圈卖东西也必须注 册营业执照,并且所卖商品必须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相关部门做一些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查处一起严惩一起,不让“朋友圈”成为监管漏洞。

  朋友圈倒卖象牙,朋友圈何时成管理的“真空区”

  朋友圈,顾名思义是用来朋友之间交流沟通感情的一个工具,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晒美照、发视频,通过互联网了解彼此的生活状态。可是随着“微商” “电商”的兴起,朋友圈渐渐变了味,越来越多的人在朋友圈发布商品消息。朋友圈每天都被一些代理商的广告霸屏,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情味,反而充斥着“铜臭 味”。

  当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人可以用新的经营方式,把自己的人脉变成钱脉,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有些不法的商人却利用朋友圈管理上 的“漏洞”做着损害他人利益的事。前不久新闻上曝出的朋友圈卖出三无面膜导致很多消费者受害、最近又出现了倒卖象牙的情况,由此可见,整治“朋友圈”一事 必须提上日程了。

  朋友圈的混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的管理条例,尤其是在没有实名认证的背景下,很多不法商人都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并且由于没有明 确的监察和监管部门,导致“朋友圈”成了一个无人管理的“真空区”;而网络监察难度大、技术不够发达也是朋友圈越来越混乱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所以,要从根本上整治“朋友圈”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朋友圈”的各种行为都制定一个规范和标准;其次是实施实名认 证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一种责任意识和负责任的态度,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第三,还要加强监督和监察,相关的 行政部门要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对“朋友圈”进行监督,发现违法犯罪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打击,绝不姑息。“朋友圈”已然成为了管理的“真空区”,必须加 强监督和管理,不能让不法分子们钻了空子,更要保障群众和国家的安全。

  [启示与思考]

  朋友圈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生物种,在实现信息、心情交换的同时,更丰富了数字时代人们的生活内涵。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有商机的地方就 会充斥各类宣传。朋友圈已经成为商家最廉价、最实用的“广告部”,秒发之后不需承担任何责任。铺天盖地的广告不只挤走了网友们的心灵鸡汤,还把朋友圈强行 改装成了生意圈。

  一方面是过多的广告占用了朋友圈的空间,另一方则是夹杂着不少虚假信息,降低了朋友圈的信任度。一大波的广告来袭,一时难辨真伪,更有一些网友碍于朋友面子,明知是假也要违心上当。如此泛滥下去,信任危机将会让“互联网+”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微时代”就应该有“微监管”,工商总局出手朋友圈,虚假广告罚款百万。显然,这是给了那些利用朋友间信任指数谋取不正当收入者一记当头棒喝。广告 打假原本就是无缝隙、无死角、全覆盖的歼灭战,只要是骗,就必须将其揪出来,并严加惩罚整治。所以对于虚假广告,无论它跑到哪里,监管就应该追到哪里。

  圈与虚假广告“道不同”,二者绝不是“相生相合”的。而只靠网友自发的抵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以科学的手法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唯有如此,才能恢复不受铜臭味儿污染的心灵鸡汤,还朋友圈一片净土。

  朋友圈里可以有广告,但必须是有责任心、经得住推敲的良心广告。如果有人违背了这一规则,工商管理部门监管的重拳就必须跟上。因为朋友圈和商场集市没有区别,只要是在宣传,就必须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任。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