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分钟股价暴跌90% 恒发洋参实控人身家缩水50亿港元
港股市场没有涨跌停板,又是“T+ 0”交易制度,从理论上说一只股票一天下跌99%都是有可能的。但恒发洋参(00911,HK)在66分钟里股价下跌91.39%,还是让投资者直冒冷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以往遇到此种急跌,常常是因为有做空机构发动了进攻。而28日市场上并没有有关恒发洋参的做空消息,也没有其他对公司不利的信息在传播。
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
恒发洋参28日以每股0.39港元开盘,开盘后走势还算正常,一直横盘整理。不过10:00起风云突变,恒发洋参股价开始塌方式下滑,10:36股价就跌至0.034港元。恒发洋参紧急宣布公司股票于10:36起停止交易。1月28日恒发洋参全天下跌91.39%,市值蒸发71亿港元。
一般说来,在港股市场股价一天就大跌9成的股票是那种没有什么实际业务的公司。但奇怪的是,恒发洋参有实实在在的业务,而且公司刚刚公告恒发洋参2015年的利润较2014年还有50%以上的增长。
那么,恒发洋参到底是做什么的?资料显示,公司主要从事采购及批发西洋参,并且是香港最大的一级西洋参批发商。恒发洋参2014年的收入为12.2亿港元,净利润达到2.05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恒发洋参在本月25日还发布公告称公司2015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50%,也就是说2015年公司净利润会超过3亿港元。
此外,恒发洋参近期还与两家内地上市公司进行合作,发展可谓顺风顺水。
2015年12月15日,恒发洋参宣布与汤臣倍健(300146,收盘价29.38元)展开战略合作,恒发洋参为汤臣倍健提供西洋参原材料,并协助汤臣倍健开展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
而2016年1月20日,恒发洋参又宣布与莱美药业(300006,收盘价27.76元)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据意向书显示,恒发洋参将向莱美药业提供300~400吨的加拿大种植西洋参。此外,两家公司还计划合作建立一家合资企业。
暴跌或因股东被斩仓
对持有恒发洋参股票的散户来说,1月28日肯定是个“黑色星期四”。
但事实上,恒发洋参大股东“洋参大王”杨永仁才应该是最郁闷的人,因为他持有公司71.24%的股份,也就是说或许他才是28日全世界亏钱最多的人,因为他的身家28日不到半天就莫名其妙地缩水了50亿港元。
对于恒发洋参的发展,杨永仁应该也是信心满满。因为从2015年8月28日起,作为控股股东的杨永仁及其一致行动人就先后14次增持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从70.02%上升到目前的71.24%。
有意思的是,杨永仁对炒股也很感兴趣。据香港经济通报道,杨永仁持有的恒发金融在去年9月获得了证券交易牌照。对于开办证券公司的原因,杨永仁解释,对证券投资一直感兴趣,“一路对投资都有了解,股市投资时机很重要。”
据凤凰财经报道,恒发洋参CEO杨永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公司业务正常运作,亦与个人财务无关。公司股价暴跌或与股东被斩仓有关,正在了解原因。
(责任编辑:魏京婷)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