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熊猫债迎来发行高潮 八大评级乱象亟待消除

2016年01月26日 07: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朱宝琛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后,必然要求创造体现其国际功能的金融工具,熊猫债正是这样的新型国际金融产品。对投资者而言,信用评级是获得熊猫债信用风险信息的唯一正确途径。正因为如此,客观上要求对熊猫债进行国际评级。然而,当前熊猫债评级乱象正在成为笼罩在这一刚刚问世的新兴国际金融产品上的一片阴云。

  熊猫债即境外机构在中国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根据国际惯例,此类债券一般以该国最具特征的吉祥物命名。

  随着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同意在2016年10月1日让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熊猫债迎来了自2005年该市场启动以来的首个发行高潮:仅2015年就有累计6家国内外机构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熊猫债券,发行总金额达到155亿元人民币,创历史规模。

  在1月25日举行的熊猫债评级论坛上,与会人士分析了熊猫债评级的现状,深入探讨国际化评级对人民币债券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共同呼吁用制度创新保障熊猫债健康发展。

  会上,大公集团董事长关建中细数了熊猫债评级的八大乱象,包括评级制度环境缺失、没有全球评级方法、混淆国际国内评级、AAA级别泛滥、主权评级临时拼凑、无原则地豁免评级、同一机构两种评级、违规操作放弃现场尽职调查等。

  导致熊猫债评级乱象的根本原因何在?对此,关建中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一是对评级不了解,二是评级制度落后,三是背离向世界金融中心转型本质,四是没有承担评级责任的能力,五是缺失正确的评级判断标准。

  “熊猫债评级乱象所暴露出来的是深层次的评价体系问题,所隐藏的是不易在短期内被人们深刻认识和发现的巨大评级危机。”关建中说。对此,他呼吁:应当以高度的国家责任感、世界责任感、历史责任感警觉熊猫债评级危机的历史影响,从变革国家评级管理体系模式入手,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让评级成为熊猫债的保护神,成为新兴市场金融中心起飞的翅膀。

  熊猫债已有十年的历史,然而,过去的十年,其发展一直很慢,究其原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认为主要有两个: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和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但外部条件正在改变: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而且央行降息以及美联储加息,两者息差减小。”

  他同时指出,人民币加入SDR、亚投行开业、“一带一路”的建设等因素将改变熊猫债十年来发展缓慢的态势。

  “未来的区域一体化,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亚洲投融资活动需要大量资金,仅靠美元不够。尤其亚投行开业后,要把亚太地区的高储蓄传统有效转换成投资,熊猫债有大量融资需求。”徐洪才表示。

  在他看来,随着各项监管制度的完善、评级标准的统一,熊猫债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