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猴元素金银制品销售迎来旺季

2016年01月25日 08:42    来源: 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 黄伟涛

  央行发行的生肖金银纪念币为何每每被“秒抢”一空?不同种类的金银饰品、纪念币钞到底谁的升值潜力更大?随着年底市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厚实,各种金银制品正越来越受广大市民的欢迎。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银行的营业网点发现,为了迎合市民的需求,有些网点甚至单独开设了金银专柜,在银行里开起了“金店”!

  猴元素金银制品受市民喜爱

  在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记者发现,该网点于一周前开设的贵金属旗舰店人头攒动。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开业当日销售额达数十万元,其中单笔最大15万元。工作人员表示,“旗舰店为客户提供了更直观的样品参考,让贵金属选购变得更加赏心悦目。”

  猴年将近,各大银行发售的与猴元素相关的金银产品受到市民追捧。记者了解到,民生银行销售最火的一款产品名为“猴年金元宝红包”。市民叶女士现场购买了四套,她说,“这款产品很适合送给孩子们,比送百元大钞有意义多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无论是金元宝红包、纯金护身符还是猴年金邮票,都是送礼收藏的好选择。”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发行的猴年金钞也同样受市民欢迎,这款丙申猴年“灵猴捧福”延续生肖文化与剪纸艺术2种设计元素,做工精美。此外,农业银行推出的“金猴献瑞”系列金银钞,采用经典的美猴王形象,让人回忆起《大闹天宫》经典片段。

  纪念币钞优先认准“央行造”

  除了各家银行应时推出的各类金银制品外,最受大家关注的还是央行发行的猴年纪念币。记者从工商银行南京城北支行营业部了解到,纪念币兑换当天,就有不少市民前来排队,一位70多岁的大爷还拖着病体前来排队兑换。

  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从收藏价值上看,央行发行的生肖金银纪念币是较好的选择。“以丙申猴扇形银币为例,我当时入手时500多元,现在市场价格已经800元出头。短短3个月时间,增值率达到了60%。”

  除此之外,熊猫金银币也是该工作人员比较看好的品种。“熊猫金币之前一直是在国外发售,与美国鹰洋金币、加拿大枫叶金币、澳大利亚袋鼠金币和南非福格林金币并称为世界五大投资金币。今年熊猫币开始在国内发行,而且计量单位改‘盎司’为‘克’,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广发银行南京分行的秦经理也建议,如果抱着投资的态度进行购置生肖金银纪念币,熊猫金银币确实是首选。“其次是央行发行的生肖金银币和福字币。”据她介绍,福字币于2015年第一次发行,当时发行价为118元,普一面世就涨到300多元,现在市面价格已经在千元左右,增值率超过200%。

  贵金属投资需理性对待

  “如果要作为投资来说的话,贵金属产品的流动性相当差。假设一个产品的市场价格水涨船高了,但是卖给谁是个难题,很可能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银行理财经理表示,目前虽然有些银行和金店具有“回购”功能,但是价格方面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去诸如大方巷、朝天宫等民间古钱币市场交易,又对市民的收藏鉴定功底有一定要求。”

  “我个人认为贵金属实物类产品更适合使用、馈赠和收藏,而不是投资。”该理财经理表示,“以我自己购买的丙申猴扇形银币为例,这种银币必须要购买满12轮,才能凑成一个圆形,这可以看做一种家族的传承。”


(责任编辑: 关婧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金价或迎来旺季前最后一跌      2015年08月11日
  • · 沪铜:整体下跌空间有限      2015年06月08日
  • · 药材大丰收 旺季遇跌价      2014年11月14日
  • · 旺季难旺 小贷捂紧“钱袋”      2014年11月07日
  • · 底部渐明 白酒业有望旺季转旺      2014年07月1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