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退市常态化尚需时日

2016年01月22日 07:19    来源: 证券日报    

  主持人沈明:

  进入年报披露期,上市公司的退市问题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两市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处于退市风险警示状态?行业分布如何?上市公司“退市难”难在哪里?该如何化解这一难题?本报今日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一帆

  一直以来,有人认为相比A股发行方式而言,新三板实行的就是注册制,而在退市方面,新三板似乎也走在了前列。

  有关统计显示,截止2016年1月15日,已有35家企业从新三板退市。其中的原因各异,有的成功转板主板或创业板,有的被收购,也有的以各种理由主动摘牌。这看起来显然更符合主板市场退市新规的要求。2014年11月16日,被称“史上最严”的退市制度——《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正式施行,《意见》明确了由于公司解散、决议、收购被收购等7种情形可以主动退市。

  *ST二重被称为是退市新政实施以来,沪市首家主动退市公司。因连续亏损,停牌整整360天后,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在2015年4月23日通过了主动退市方案,*ST二重从上交所退市,并申请在“老三板”挂牌。严格地说,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主动退市的例子,根本原因还是“连续亏损”,而且重组方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保壳方案不成功,最终由股东大会方式表决通过了公司主动退市方案。

  这一案例给市场各方都上了一课:上市不是万能丹药,在带来直接融资好处的同时,自然也要遵守游戏规则,受资本市场纪律的约束。对于企业来讲,不管国资民资,要在资本市场立足,都要靠业绩说话。对地方政府来说,保壳的根本不在于机械的变卖资产,或单纯地资产置换以实现当年扭亏,而在于能否确保壳资源明年后年不会再打回原形,只有真正提升公司质地,使其恢复生命体征,使其有不断强壮的心脏,日后能够独立生存和成长,才是真正意义的保壳。

  2015年12月份,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董事长同学不忍看到公司退市而捐赠8.6亿元”的公告,令市场各方瞠目。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退市新规已经实施一年多,注册制改革的进程也在有序推进,但在A股主板市场,壳资源的意识和保壳的冲动仍然根基深厚。想要A股主板公司各种原因退市也如新三板市场一样进入常态境界,还需假以时日。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