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公募绝对收益基金 或是牛市鸡肋熊市良药
“穷”则思变。面对震荡起伏的二级市场,越来越多以传统的相对收益策略为主的公募基金公司尝试从创新型品种中找到发展之道。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基金公司已经或正在做绝对收益策略这一创新型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募基金市场已经发行的绝对收益策略基金有13只,还有28只类似的绝对收益类产品在证监会审批之中。
公募基金像私募一样追逐绝对收益并不是空穴来风,仅一个数据便能说明绝对收益基金的优势:过去过山车般激烈行情下绝对收益基金最大回撤是4.47%,平均回撤1.75%。
不过,绝对收益策略不是“万金油”,当前市场的低迷以及对未来市场的看空预期是构成绝对收益公募产品兴起的重要因素。此外,绝对收益策略公募基金能否获得长足发展,与投资者偏好、基金契约等均有密切关系。
绝对收益公募兴起
“任何理财产品都是固定收益,但大多数人还是想要绝对收益,而且银行渠道也会更喜欢,因为‘不会让客户亏’。”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在史上最糟糕的新年开局下,新基金发行自然难言乐观,除货币型基金外,绝对收益策略的保本型基金也在悄然兴起。绝对收益策略兴起的根本原因,显然与近年来二级市场震荡起伏不无关系,而其在“股灾”期间的表现更能说明问题。
去年6月12日至8月24日期间,A股出现了千股跌停的极端环境,但绝对收益基金经受住了检验,实现了保住本金的功能,不仅跑赢大盘,也完胜相对收益基金。所有相对收益基金悉数亏损,以获取绝对收益为目标的绝对收益基金平均上涨0.47%,跑赢大盘37.8个百分点。
目前公募基金市场已经发行的绝对收益策略基金有13只,平均募集规模11.67亿元,永赢量化基金募集规模最大,大成绝对收益募集规模最小,在已经成立的绝对收益策略公募产品时间都不是很长。最早成立的绝对收益基金距今刚满两年,年化收益率7.8%。从成立满一年的6只绝对收益基金运作情况看,绝对收益策略公募基金均能实现基金的投资目标,平均年化收益率10.43%,远超业绩比较基准。
统计显示,成立不满一年的7只绝对收益基金,除2015年6月29日股灾中成立华泰柏瑞量化收益微跌0.02%外,其余均获得正收益。
与公募传统的运作方式的相对收益策略不同,绝对收益策略基金采用与传统公募基金不同的投资策略,通过对冲手段消除或部分消除市场风险的影响,力争获得绝对收益回报。
“绝对收益策略的核心是通过对冲手段和方法剥离证券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部分,使得投资组合获取阿尔法。常用的投资策略包括市场中性、相对价值、宏观对冲、事件驱动等策略。”融通基金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绝对收益百试不爽?
“获取绝对收益是不是就是公募的目标?做绝对回报的产品,风险控制就会很严格,私募在牛市中做绝对收益基金的组合跑不赢公募,因为它要控制仓位和控制风险暴露。投资者希望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做绝对回报不要亏钱,在市场好的时候,就不希望你做那么低的风险。”上海一位前公募权益类负责人说。
一般来说,公募产品与其契约、合同定位相匹配,绝对收益策略公募基金的产品契约也与现在大多数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有所不同。
“比如标准股票型基金按照证监会最近规定持仓下限是80%,如果股票市场是一个熊市的话不可能做到绝对回报,这类产品的契约合同本身已经表明了它是一个相对收益的产品,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一种情况。根据产品定位的,当公募基金发行这种相对收益的产品而让基金经理来做绝对收益的回报,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一位基金业内人士指出。
《第一财经日报》也注意到,现有的绝对收益策略公募基金采用了固定管理费和附加管理费的模式,其中收取附加管理费的做法与私募提取20%的业绩报酬类似。
一份绝对收益策略合同显示,固定管理费为1%,低于股票型基金平均1.5%,附加管理费采用“新高法模式”进行计提,计提基础为基金的绝对收益部分,提取比例为10%。
“一般公募的产品设计中就可以看到,只收取管理费,但是不收取业绩报酬,所以它还是偏相对收益。而如果是有绝对收益回报的话,是可以按照绝对收益来提业绩报酬。比较纯粹的绝对收益产品,不管你是在公募基金发还是在私募基金发,大家都是一样的。”上述前公募权益类负责人说。
绝对收益策略在获取阿尔法收益时需要用到股指期货等对冲手段,而为了做到有效对冲,一些绝对收益策略的公募基金产品在基金合同中表示“本基金不受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第五条第(一)项、第(三)项及第(五)项的限制。”
在该指引下,持有买入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持有的卖出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基金持有股票总市值的20%等条款,而基金只有突破这些法律条款的限制才能做到有效对冲。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