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私募失联 爆发式增长埋隐患
□金证券记者 管伟
又有4家私募失联了。昨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了第三批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同时对失联(异常)私募机构最新情况进行了发布。《金证券》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达到25221家。不过,由于私募的法律机制难以匹配私募基金迅速膨胀的数量,给私募基金行业埋下了隐患。
私募爆发式增长
昨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告称,根据协会核查有关情况的需要,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电话、电子邮件及短信方式均无法与下述公司取得联系,中投金石(北京)投资基金、吉林省中电股权投资、六宝(北京)投资、北京通银财富投资基金等4家公司亦未在限定时间内回复相关情况说明。限上述4家公司于本公告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来函对公司现状及相关情况予以说明,逾期则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
此外,协会还称,2015年11月23日与2015年12月14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分别对深圳市红福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16家失联(异常)机构予以公告,其中14家机构均未按要求与协会联系,目前该14家机构已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分类公示“失联(异常)机构”中予以列示。
有私募行业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近两年来私募基金公司呈几何级数般爆发增长,后期将有越来越多的问题爆发出来,这对整个行业都将带来负面影响。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11日,协会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5221家,与第一次爆出私募失联的时间相比,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私募的数量又多了近4000家。
亟待法律更完善
基金行业人士担忧,随着行情的继续下行,失联的私募机构将更多。对于投资者来说,失联意味着血本无归。
“即使找到私募机构负责人,要回钱的可能性也不大。”江苏创盈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涂勇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如果一直无法联系上私募机构负责人,估计投资者的钱是要不回来的。
涂勇说,尽管投资者手中都持有兑付合同等,但因为被告主体已经失联,且即使找到被告主体,也要对其资产冻结后进行处置。
“很多时候,被告主体的资产已经进行了转移,从法律上来说,受害人根本无法对其资产进行冻结与保全。”涂勇表示,从目前的法律规则来看,私募机构只要注册报备,对法定代表人没有其他约束。而从管理上来说,行业协会对其只有督促监管功能,并没有强制执行及硬性的法律条文相约束,因此,还欠缺法律法规的保障。
因此,涂勇建议应健全私募基金关于法律法规的完善制度,保护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