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沪生 赵婷
离农历新年越来越近,基金经理年终奖也即将发放。对于大起大落的2015年,基金公司会采取怎样的考核机制呢?去年上半年的大牛市和股灾是否会对此造成影响呢?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7家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
业绩为主 规模为辅
沪上一家外资股东背景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该公司2015年的考核依然以业绩为主,占80%,其中,一年期权重较高,两年期、三年期则依次递减;余下20%多为一些变动因素,例如风控、回撤等。虽然短期业绩权重过高,但若某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排名能够靠前,得到知名评级机构4~5星的打分,那会在原先基础上加分,一年期业绩进入前列也同样会得到加分。
规模也进入基金公司考核指标中。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考核项目主要分为业绩和规模,业绩以前1/2为及格线,根据排名进行打分;而规模则分为5亿元和25亿元两个门槛,激励机制也不同。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也称,在该公司最新的考核标准中,规模因子已被加入,但有可调节空间,基金经理可根据自己的策略和操作来决定是否扩大规模。
上述中型基金公司的一位投研人士指出,业绩优异的基金也有可能遭遇大量赎回,因此,大多数公司对于规模的考核一般着眼于奖励增加,而不是惩罚缩水。他说:“规模与业绩并不一定正相关,只是一个加分项。”
某小型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说,一般而言,业绩的考核权重均大于规模。
事业部制公司
考核注重长周期
记者在对几家实行事业部制的基金公司了解后发现,一年期短期业绩考核占比越来越小,各部门往往会自己制定一份适应整个团队的标准,周期也逐渐放长至3到5年。
“我们公司2014年推行事业部制至今,考核标准并未变过,当时定下的是3年一考核,虽然2015年的市场变化较为剧烈,但部门也依然按照原先标准进行运作。”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某事业部人士透露。
他表示,业绩和规模已分得较为明显,规模考核压力不再全部放在基金经理身上,而是由专门团队承担。对新老基金经理考核也各有侧重,新人更鼓励出业绩,老基金经理则注重长周期表现。
一家准备实施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该公司将彻底改革原先的考核机制,增加多方面内容,创新就是其一。“不过,创新未必能立竿见影,所以,整个团队会给予资源倾斜,以保证收支平衡。”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