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中国经济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召开。作为年度最重磅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来的,不仅是总结2015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更是定调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和宏观政策走向。
业界认为,2016年政府经济工作或在供需两侧共同发力的思路指引下,在坚持多目标平衡的基础上,继续突出稳增长与调结构两大方向,在确保明年不跌破底线的同时,着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以实现“十三五”经济增长不低于6.5%的预期目标。
虽然目前尚不能确定稳增长和调结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如何提及,但是从近期政府高层的一系列表态来看,基本上可以确定,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涉及这些内容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们看到,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及稳定工业增长、消费升级、优化结构等议题。可以预期,2016年,稳中有进大基调应该不会有太大改变,稳增长在经济目标中仍处于优先次序。而对于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说,保持一定的速度很关键,但更需着眼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业界认为,鉴于经济进入结构转换期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特征,未来五年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会更多寓于改革之中。
供给侧改革,会是一个重点。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1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应该说,中央对“供给侧改革”的重视释放出决策层“从生产供给端入手,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信号。
可以肯定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将处在一个突出位置上,将为中国经济未来的行稳致远、健康活力发挥重要作用。
但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首先要清楚其内涵和核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分析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等。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才能实现转型再平衡。
我们看到,“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作用了。
其中的重要表现,就是面对经济持续下滑,我国没有再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而是简政放权,通过连续下放行政审批权,刺激市场内在活力。
于是,有人将能够短期显效的需求侧改革比作“西药”,将更重长远的供给侧改革比作“中药”。“西医”可以救急,但副作用大。中医疗法如文火慢煮,需要把握火候,这样引出的味道更浓。
当然,供给侧改革的推行并不意味着需求端改革的停滞,而是要“两头促进”,不能“一头沉”。需求方面政策的调整见效快,供给方面的调整见效慢,所以一定要注意双方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