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外媒盘点人民币“入篮”重要节点

2015年12月02日 15:23    来源: 参考消息网     编译 郭骏

  彭博新闻社网站12月1日刊登题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时间轴》一文,文章称,2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设立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长期目标。今年,人民币终于得以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货币篮子。

  以下是人民币“入篮”过程的重要节点:

  2015年

  11月30日:IMF执行董事会认为人民币符合“入篮”的标准,将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一道构成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11月13日:IMF工作人员建议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

  9月25日: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会谈,达成重要共识,美方支持人民币在满足IMF有关标准的前提下纳入SDR货币篮子。

  9月14日:中国央行表示将允许境外央行类机构直接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

  8月4日:IMF称人民币要想纳入SDR货币篮子,中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7月14日:中国简化了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进入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程序,将相关申请程序简化为备案制。

  2014年

  11月17日:香港和上海的证券交易市场开通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允许每日跨境交易总额达到235亿元人民币。此前,香港取消了居民每日兑换人民币的额度限制。

  9月29日:中国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欧元的直接交易。

  6月18日:中国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的直接交易。

  2013年

  7月12日:中国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额度提高到1500亿美元,并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从香港扩大到新加坡、伦敦等地。

  2012年

  4月14日:中国决定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这是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单日波动幅度的再度扩大。

  2011年

  12月16日:中国出台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允许一些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境内证券市场。

  2010年

  8月17日:中国宣布一个试点项目,允许相关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试点。

  6月19日:中国央行表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但没有宣布时间表。

  2007年

  5月18日:中国央行称,将把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2005年

  7月21日:中国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4年

  10月1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和时任财政部长金人庆与七国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华盛顿会晤。

  2003年

  5月:美国政府呼吁中国对人民币重新估值。美国制造企业称人民币被低估达40%。

  2002年

  11月7日:中国出台新规,允许外国投资通过QFII进入中国境内证券市场。

  3月28日:中国官员说中国正在考虑IMF的建议,把人民币与一揽子货币对接,而不是仅仅与美元挂钩。

  1997年-1999年

  美国、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呼吁中国不要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让人民币贬值。它们担心人民币贬值会引发连锁反应。

  1996年

  12月:中国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浦东开展人民币业务试点。

  1995年

  12月29日:1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从两年前的8.7降到8.317。

  1994年

  4月1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允许人民币对美元、日元和港币的交易和结算。但只有经常性账户可以开展此类业务。

  1月1日:中国在一个“浮动汇率机制”下,把人民币官方和市场汇率统一在1美元兑8.7元人民币。这个举措把人民币的官方汇率贬值40%。

  1993年:

  11月:中国设定了逐渐将人民币变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的长期目标。(编译/郭骏)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