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证券日报》互联网金融报道组在接到投资者质疑北深贷的电话后,经过一周多的深入调查后发现,北深贷平台多处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涉嫌造假情况比比皆是。主要包括:一是,公司留下的办公地址根本不存在,却宣称投资者想来公司考察需投资50万元以上;二是,成交数据弄虚作假,主打的短标年化收益率超50%;三是,发假标,标的部分抵押物图片与实际信息不符;四是,本金保障计划照搬“人人贷”平台,获“企业信用评价AA级”子虚乌有;五是,网站宣传照抄其他平台却连别家的名字都未改,留下笑柄。
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北深贷的假标、成交额、待收额、投资人到底有多少?投资者的资金被转向何处?这些隐匿在北深贷背后的真相尚待揭开。
■本报互联网金融报道组
P2P网贷行业一直流传着一个“魔咒”——每到年末,大批问题平台便会集中爆发,网贷平台“倒闭潮”也多发于此刻。
近日,有投资者向《证券日报》记者反映,在研究平台时发现深圳一家名为“北深贷”的P2P网贷平台所公布的顾问团队资料竟一字不差照搬另一家名为“亚太投资”的网贷平台。而当有投资者将这一信息在第三方网贷资讯平台的论坛里发帖曝光后不久,该公司便把顾问团队的链接撤掉了,行径实在惹人怀疑。而第一网贷(深圳钱诚)发布的《2015年第45周互联网金融指数报告》显示,北深贷等P2P网贷平台数据信息严重出错,中国P2P网贷风险指数“爆表”。
于是,《证券日报》记者对已上线2年多的北深贷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然而,结果却令人大为吃惊。北深贷照搬其他平台信息,仅仅只是其造假的冰山一角。随着本报记者抽丝剥茧般调查与解剖,北深贷更多的造假项目、手段暴露无遗。然而,北深贷大肆造假甚至有的堪称拙劣造假,引出的重重疑团的谜底仍有待揭开。
公司称成立于2013年8月份
域名却创建于2015年9月份
在北深贷网站的“关于我们”的页面显示,北深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14日,2013年8月2日正式上线运营。当《证券日报》记者查看投资项目时发现,平台第一个标的发布时间却是今年10月23日。为何一家上线2年多的平台近期才开始发标?北深贷于今年10月20日发布的一则网站升级说明或许可以作为解释,“平台为了增强广大会员的使用,网站将对系统全新升级,由于系统升级需要,(2015年)10月20号前的借款标、公告将自动保存到服务器,升级后将暂停发到期公告”。
也就是说,由于网站升级才无法看到此前所发的借款标。为了进一步求证,《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拨通了北深贷网站上所显示的平台联系人陈先生的电话。“因为换了服务器,所以原来的资料都存在了老的服务器里,所以现在网站显示不了原来的一些东西”,他如此说道。
在一番沟通中,陈经理还透露出了一个信息——虽然网站升级了,但是域名并没更改过。而当《证券日报》记者查询北深贷网站域名WHOIS信息时则发现,该域名的创建时间为今年9月23日,明显与平台所宣称的2013年8月2日上线相矛盾。如果按陈经理所说的没有更改过域名的话,那么平台实际上线时间便是今年9月份。虽然网站中显示有多个公告的发布时间在2015年9月23日之前,但互联网专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标的发布时间等这类数据都是可以自己调整的。
成交数据弄虚作假
实际年化收益率超50%
11月27日,本报记者打开北深贷网站,在页面最显著的位置可以看见一组数据:累计成功投资总额299865680元,累计发放收益80114603元,累计已还本金277589500元。然而经《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11月26日,北深贷一共发了84个标,除去一个未满标,83个标的累计成交额为4493万元;7个标还款已完成,累计待收4222万元。即便平台在9月23日至10月20日之间每天都发一个借款标,但按照平台借款标短期且平均不超过100万元的特性,累计到27日,无论是成交额还是发放收益,都明显与平台所标榜的数据相去甚远。
值得一提的是,自本报记者11月18日开始观察北深贷平台起,直至统计数据时的11月27日凌晨,期间平台共发14个标,其中13个都已满标,每个标的额度大多在50万元至100万元。但奇怪的是,这组投资额数据却始终纹丝不动,依然停留在:累计成功投资总额299865680元,累计发放收益80114603元,累计已还本金277589500元。
然而,当本报记者12月1日再打开北深贷网站时,该则数据则变成了累计成功投资总额316865398元,累计发放收益89834735元,累计已还本金280989570元。这三个数据与11月27日的数据分别相差16999718元、9720132元、3400070元。但是当记者统计北深贷11月27日-12月1日发布的借款标却发现,截至12月1日12时,这期间平台共发布了8个借款标,其中有2个未满标,而其他6个借款标的借款总额共计8480000元,明显也与前面统计的累计成功投资总额的差额不等。
主打短标、高收益率是北深贷的极明显特征。从网站所显示的借款标可以看到,借款期限短则15天,长则3个月,但多数都集中在1个月。《证券日报》记者从第一网贷大数据系统获得的资料显示,根据具体借贷明细借款标的全面统计,北深贷的P2P网贷期限为1.46个月。而平台1个月的借款标预期年化收益大多为22%或22.5%,2个月的借款标收益则为23%。
在网贷收益逐步下滑的当下,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平台已经越来越少。据第一网贷分析的数据显示,近期网贷市场中1-3个月借款标的平均利率仅11.18%。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北深贷不仅给出了2倍于市场平均利率的高收益率,同时几乎每个借款标都还有额外的奖励。以标号“20151100051”的借款标为例,借款期限为1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2%,奖励为2.4%,依此计算这个标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50.8%(2.4%×12+22%=50.8%);标号“20151100052”的借款标借款期限为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3%,奖励为4.3%,那么实际年化收益率也达48.8%(4.3%×6+23%=48.8%)。
本金保障计划照搬人人贷
“企业信用评价AA级”系捏造
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这基本已是网贷行业的共识。而北深贷在给出高收益的同时,还设立了本金保障计划——当投资人的借款出现预期时,平台用风险备用金来偿付投资人的本息——以此来弱化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但《证券日报》记者在观察后便发现,保障计划中强调“不同产品的偿付范围请参考《北深贷风险备用金账户——产品偿付规则明细表》)”,然而记者找遍整个网站也未看到这份明细表。于是本报记者将这份保障计划放入搜索引擎进行查询,得到了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结果,北深贷的安全保障说明几乎全部照抄人人贷的本金保障计划,仅把人人贷的名称替换成北深贷以及把逾期天数由30天改为5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连本息保障计划都抄袭的平台,却宣称自己获得了信用认证。据北深贷发布的网站公告显示,公司上线以后荣获了“企业信用评级AA级信用企业”及“中国十佳影响力品牌”,同时还是P2P网贷行业最有价值的域名。然而当本报记者通过全国网站合法性和信用信息查询平台进行查询时发现,北深贷并未获得企业信用评级,因此其所声称的获得“企业信用评级AA级信用企业”也就子虚乌有,而所谓的十佳影响力品牌和网贷行业最有价值域名也无从谈起。
除此以外,北深贷网站首页底部位置还显示有“360网站安全检测”、“工商网监网络经营”、“众信验证实地认证”、“网络警察报警服务”等7个认证图标。但是对图标进行点击后却并没有跳转到认证页面,而是直接跳转至北深贷首页。记者登录360网络安全对北深贷进行检测也发现,网站并未获得安全检测认证。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实际就是购买了一个网站模板,认证图标其实就是装饰,并不是真实的。很多骗子平台都惯用这种伎俩,用模板把平台装饰得很安全来吸引投资者。”
北深贷宣称获得“企业信用评价AA级”,但经《证券日报》记者核查,公司并未获得认证
所有标的均以房或车作抵押
抵押物图片与实际信息不符
据北深贷的简介显示,平台主要从事小微企业的短期贷款。主要借贷模式为: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土地和有价证券的抵押,实物和固定资产的抵押等多种方式。同时,在该简介页面上还列有公司的经营理念、服务准则、企业宗旨、主营方向等,但经《证券日报》记者查询发现,这些文字内容如同此前投资者所反映的顾问团队资料一样,也全部是从亚太投资照搬过来。
虽然如此,但是从北深贷所发的借款标来看,平台的业务确实是以小微企业贷款为主,每个借款标的金额都不超过100万元,都是3个月以内的短期标,借款原因大都是资金周转,而且所有标的都是抵押标,抵押物只有两类——汽车和房屋。
当《证券日报》记者逐个查看借款标的时候,一些抵押物的信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由于北深贷平台的标的都是抵押标,因此在项目详情里会公开抵押物的资料,包括购买年限、市场估值,以及实拍图片等。但是在一些汽车抵押物的照片中,脚垫上却赫然印着“xx二手车”的字样,一些图片明显拍摄于汽车销售展厅,还有一些汽车虽然在牌照部分进行了马赛克处理,但依然能发现这些汽车并未上牌,与抵押时进行拍摄的实拍图的特征并不相符。
于是,本报记者随便选取了两个借款标进行深入调查。标号为“20151000014”的借款标项目名称为“五金厂资金周转 王先生”,而点进去看项目详情却显示借款人为张女士。该项目发标时间为今年10月23日,标的总额为36万元,借款人以名下位于深圳龙岗区的一套房产作为抵押,面积为86.51平方米,评估价为183万元。在项目详情中,北深贷还特别声明,“风控部已经对借款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且对借款企业的信息进行审查,其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符合平台的借款标准,现相关手续已经落实完毕”。
同时,北深贷还在相关资料中公开了4张抵押房产的照片。《证券日报》选取其中一张进行识图搜索,发现该图片来源于搜房网的深圳的一套已经出售二手房,而平台上显示的其他三张照片也与该二手房的其他照片一致。搜房网的信息显示,该房屋出售总价为310万元,建筑面积为75平方米,并不是北深贷所显示的86.51平方米。而记者通过地图搜索该楼盘名称“旺海怡苑”却发现,该楼盘位于深圳南山区,而非平台所描述的位于龙岗区。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标号“20151100015”的建材公司资金周转项目上,网站显示抵押物为坪山新区一套98.63平方米的房产,评估价为173万元。而记者通过搜索发现,北深贷上提供的房产照片同样也是来源于搜房网上一套已经销售的二手房。而搜房网上显示该房产的建筑面积为113平方米,依照4.6万元每平方米计算总价为520万元,并且该套房产位于深圳南山区。而这些信息,无一能与北深贷所公布的资料对上号。
平台地址根本不存在
投资50万元才能参观公司
为解开北深贷的种种疑点,《证券日报》记者决定去深圳实地调查北深贷。本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与平台联系人陈经理进行联系,表示想要去公司参观。但是对方却告诉记者,“公司有规定,只有投资50万元以上才可以被邀请到公司参观”,当记者质疑时,他又以“因为目前每天参观公司的投资者太多接待不过来”为由拒绝参观公司的提议。
据北深贷网站公布的信息以及税务登记证上的地址显示,公司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松园路松园北街1号。而本报记者在与陈经理通话的过程中,他也反复确认公司就位于网站所显示的这个地址。于是《证券日报》记者前往松园路松园北街一探究竟。
松园北街位于罗湖区宝安南路附近,是一条宽约6米、长约250米的街道。记者根据地图指示首先来到了位于街道东侧的松园北街2号,记者沿途边走边观察,这一侧的门牌编号均为偶数号。但是当记者过马路到西侧却并未见到奇数编号——在松园北街西侧的房屋编号均以68开头,从南到北依次以68-16、68-17、68-18顺序排下去。记者在松园北街附近来回走了几遍,却始终未能发现北深贷的所在地——松园北街1号。
在松园北街南侧路口有一家房地产中介中原地产,《证券日报》记者咨询其工作人员了解到,该大厦已经建有十多年,而中原地产门店已租用七八年,门牌编号一直是以68开头,从未听说过松园北街1号。随后记者又沿途咨询,一位顺丰的快递员告诉记者,他一直负责松园北街这一片区的快递业务,从来没有见过松园北街1号。
同时,本报记者与北深贷客服在QQ上连线,而在交谈过程中发现这位客服也是前述的平台联系人陈先生。他一再强调,“只要在松园北街就能看到公司,投资金额达到50万元以上,公司自然会邀请您来公司参观,也可以到附近的地方走走”。
网站宣传报道移花接木
“水军”考察报告漏洞百出
与《证券日报》记者在松园北街上遍寻未果相反的是,近期在多个网站上有一篇由“投资者”撰写的《北深贷突击考察帖》中显示,第一人称的撰写者在抵达松园北街之后就顺利进入公司参观,而且也没有受到投资50万元门槛的限制。
但是这样一篇看似由投资者撰写的考察报告,记者在仔细研究后却发现漏洞百出。报告中贴出的公司环境照片并不真实,前台背景的公司Logo PS痕迹明显,而一张所谓的员工工作照经本报记者搜索,也是从对一家名为广富宝的P2P平台的考察报告中复制过来,滑稽的是,照片中的电脑屏幕中还赫然显示着广富宝的名称。
标注于今年10月19日考察日期的一份“考察报告”还介绍:北深贷“平台部分业务来源于融担公司提供,由融担公司审核之后再由公司风控总监做最终审核,标的若出现逾期先由融担公司进行代偿。”然而,在北深贷网站上和各笔业务中,根本找不到融资担保公司的影子,也没有发现相关的合作协议。
更加荒诞的是,在北深贷网站所显示的媒体报道中,一篇名为《第八届深圳金博会如期闭幕,北深贷满载而归》的文章显示,“北深贷展位门庭若市,被挤得水泄不通,朋友贷的工作人员一一为大家解答投资理财疑问”。奇怪的是,为何北深贷需要“朋友贷”来答疑?经记者核查,该文章也是从朋友贷所发布的《第八届深圳金博会如期闭幕,朋友贷满载而归》复制而来,而且据了解,北深贷根本没有参加第八届金博会。
此外,在另一篇名为《五月畅游季,北深贷携百万旅游基金劲爆来袭》的文章显示,“2015年5月8日,适逢北深贷平台上线两周年之际,北深贷将推出主题为《同世界谈场恋爱》的活动”,“北深贷联合创始人马光说道”等等。不仅这个上线两周年的时间与北深贷一直宣称的2013年8月2日正式上线相矛盾,而且北深贷并没有一位名为马光的联合创始人。究其原因,这篇文章全文抄袭了网贷平台安宜投发布的同名文章,北深贷只顾替换平台名称,却忘记替换平台负责人姓名。
北深贷“小儿科”般的造假手段,实在令人不解。
种种事实证明,北深贷的造假已经昭然若揭。《证券日报》记者查询发现,北深投资有限公司已被深圳市罗湖市场监督管理局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列入异常名录信息,时间为2015年10月19日。更值得关注的是,投资者的资金被转向何处?北深贷的假标、成交额、待收额、投资人到底有多少?这些隐匿在北深贷背后的真相尚待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