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赤字率是2.3%。11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表态,财政赤字率还是有潜力的。这个潜力用来干什么呢?李克强说,还是要加大减税力度。如果赤字率提高伴随的是企业负担的大幅下降,经济活力进一步提升,赤字率的增加无疑是健康的、合理而可持续的,这应该是市场期待的有含金量的赤字率。
“3%的财政赤字率红线、60%的负债率红线是否可以调整,需要反思。”
11月初,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的一句话,被金融机构视为别有深意,“反思3%的赤字率红线,意味着这条红线有可能抬高,政府可能大量增加投资”。
那么,问题来了,目前中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率红线是多少?需不需要调整赤字率?若调整赤字率,方向是什么?
赤字率多高
近几年,从未超过3%,今年原计划是2.3%,如果统计口径有变化,差不多是2.7%
赤字率是评价一国财政风险常用的指标,其计算方式是当年财政赤字除以GDP。
3%赤字率红线、60%的负债率红线是国际惯例。1991年奠定欧盟基础的《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1994年起,欧盟各成员国的赤字率不能超过3%,负债率不能超过60%。这两条“红线”成为欧盟国家的硬指标,也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参考。
中国从200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赤字率的天花板值为2.9%。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4年,中国财政赤字率分别为 0.6%、2.8%、2.5%、1.8%、1.5%、2.2%和2.1%,其中2009年时达到最高,但一直保持在3%以内。
2015年的实际赤字率有多高?按照全国两会通过的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2015年中国财政赤字率约2.3%,比2014年提高0.2个百分点,赤字规模为1.62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2700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规模都有所增加。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当时提出,由于口径变化,实际上多出了2000多亿可安排支出,如果按当年的收支差额计算,赤字率差不多是2.7%。
能够提高吗
基于中国潜在的增长情况,这几年可以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按照去年GDP规模测算,赤字率每提高0.1个百分点即可增加650亿支出”
朱光耀参加某年会时说,2015年全球面临2009年以来最为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除了要反思原因,制定针对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综合政策,坚持稳增长和促改革的辩证统一外,还应重新研究一些传统经济学理念。比如3%的赤字率、60%的负债率标准是不是绝对科学,值得探讨,两者的僵化不利于经济增长和改革。”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郑春荣表示,现在财政赤字不宜再扩张,“一是目前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不宜采取大规模的积极财政政策;二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债务增长以后,难以化解和消化。”
不过,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表示,不必死守3%的红线,这两条“红线”的敲定,是谈判国家给出不同数字的平均数,“3%赤字率和60%负债率这两个数字既然是一个谈判的结果,还有何科学性?金融危机后,大多数欧盟国家不遵守两条‘红线’,又谈何合理性?”
国务院参事夏斌10月初公开表示,基于中国潜在的增长情况,这几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第一步可以扩大到3%,加大有效精准化的投资力度。
若赤字率提高至3%,今年全国会增加多少政府支出?“按照去年GDP规模测算,赤字率每提高0.1个百分点即可增加650亿支出,若在去年基础上提高到3%,一共可增加4500多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泽彩表示。
政府需要吗
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取决于融资能力,目前仅靠债券额度,远不够用
为何此时提出要突破3%的赤字率红线?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财政赤字率提升意味着更高的风险,而如果不允许更多赤字,则意味着政府投资项目可能难以按时上马,影响经济增速。而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取决于融资能力。近几年,中国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期望地方政府融资“开正门”、“堵偏门”。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公布,这是一份被戏称为“让地方市长傻眼”的财税体制改革文件,文件明确规定:明确划清政府与企业界限,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
按照新《预算法》和43号文,地方政府现在只能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融资。
“现在的问题是,全面铺开的地方债券额度太低,不能覆盖43号文件之前的地方政府的投资差额。”不愿具名的财税人士称。
为帮助地方政府减债,中央政府启动了债务置换项目,该项目允许地方政府将高利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债务置换为新发行的低利率地方政府发行债券(LGB)。
上述财税人士说,幸亏有3.2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2015年若是没有那三批置换,许多基层政府偿还债务都会成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