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无限输血不是办法 中央要求尽快淘汰僵尸企业

2015年11月22日 07:14    来源: 央广网     赵珂

  央广网北京11月21日消息(记者赵珂)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A股市场上的僵尸企业正面临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11月4日和11月18日,国务院两次常务会议都提出,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中央财办主任、发改委副主任刘鹤近期调研时强调,“要加大淘汰僵尸企业力度,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工信部副部长冯飞在11月6日也表示,为工业“稳增长”方面,准备加快处置“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就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它们占用大量资金、土地等宝贵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

  我国的很多“僵尸企业”的显著特点是依靠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补助而勉强生存。爱股说数据平台联合创始人邹峻表示,银行和地方政府之所以要给“僵尸企业”输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邹峻:第一是历史原因,这些企业初期承担着地方融资窗口的角色;第二、地方政府担心这些企业在岗职工的就业压力;第三、有些企业实际上初期效益是很好的,但是地方企业拉郎配,让一些好企业也变成了僵尸企业,也就是说政府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上,共有266家“僵尸企业”,他们的负债高达1.6万亿元。2012年-2014年三年,这266家公司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2500亿元,获得政府补助356亿元。合计收到政府补助超过5亿元的就有15家。其中以中国远洋为最,三年总共收到政府补助29.78亿元。

  鉴于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很多“僵尸企业”都想方设法避免退市。它们并非靠主业扭亏为盈,而是将政府的补助资金直接转化成为利润,或者靠出卖名下土地或固定资产获得的收益,使报表扭亏。这些都是他们扭亏为盈的“法宝”、保壳的“利器”。

  由于A股市场退市制度的不健全,二十多年来,真正宣布退市的上市公司只有40多家。所以“僵尸企业”发现,自己的“壳资源”不仅能通过重组、并购等卖出好价钱,还可以作为一个题材受到二级市场投机资金的热炒。

  “僵尸公司”现在是能保壳就保,就算无力扭亏为盈,也可以被市场认作“利空出尽”的重组、并购股票,常常成为炒作的热点。爱股说数据平台联合创始人邹峻说,仅仅就股价而言,“僵尸企业”的表现都还是不错的:

  邹峻:咱们A股市场很多人就是在炒垃圾股,而且是越垃圾的股票涨得就与噩梦,而且越多人喜欢去炒。在我们爱股说的平台,发现资不抵债的企业就19家,但是这19家的股票的价格并不低,表现还是可以的。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不可能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好处。

  有专家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工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去转变。随着优质企业的升级加速以及效率提高,那些低端的能源消耗过大的企业将会面临加速退市的局面,尤其是在市场内没有竞争力的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不但会制约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也会影响金融体系的下一步改革,有银行业人士透露,如果是一般的企业,负债率达到70%红线,银行坚决不会放贷。但是如果是国企以及超大型企业,可能还会不得已放贷。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说,这会让银行的坏账率高速积累。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莫顿?米勒称,日本“失去的十年”,就是救助僵尸企业的结果。他认为,“允许破产就鼓励发展”,日本当初就不应该救那些企业。

  对于我们来说,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恰当地处置“僵尸企业”。爱股说数据平台联合创始人邹峻说,就A股市场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让僵尸企业退出:

  邹峻:第一、要推动市场化的资产证券化,创造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正能量,加大国企改革的力度;第二。国家曾名要设计出一套失业稳定保障体系,帮助这些企业完成脱胎换骨,保证兼并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三、要严打涉嫌市场操纵,从严从重地处理。而且罚款和没收的资金完全可以拿去补充僵尸企业的失业保障基金。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