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本轮重启后 暂停IPO或退出"常备武器库"
重启IPO有多种理由,最重要的理由是,此次重启IPO是为了以后不停止IPO。
11月6日,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重启暂停4个月的IPO,此前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将按现行制度恢复发行。11月18日将有新的IPO公司上会。而在上周五(11月13日),证监会官网一次预披露85家公司招股说明书,是年内单日预披露最多的一次。
重启IPO来得比较急,融资是重要原因,比起融资和谁将成为富翁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A股的市场化改革。
预计未来暂停IPO的概率很低。暂停IPO是拯救A股市场的常规手段,在A股历史上发生了多次。而非常规屡屡成为“常规”,说明A股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市场,牛短熊长、急涨连跌,动辄失血性休克,不得不停止抽血挽回信心,即使暂停IPO有时也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让市场缓慢复苏。
很多人注意到此次重启IPO是为市场化改革铺路,但市场化不是一顶变形帽子,戴上它股市就能恢复健康。此前和本次暂停IPO是不得已而为之。在股市休克的时候,当然是救命要紧,需要追究的是为何会出现休克的风险。
A股以前在制度上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上市公司远多于退市公司,退市制度形同虚设,上市公司的融资远高于对投资者的回报,稳定市场至今披露的一系列庄家、做空案例显示,A股市场被利用,成为某些权力人士的抽血机,变成某些机构人士打着市场化旗帜敲骨吸髓的工具。
市场化的前提是公平的法治,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有规范的市场。这次规则改革重点是报表真实性,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可以起到连锁反应。
首先,要强调信息披露的充分与真实性,不做假账是报价的基础。一家最近年利润达1亿元、盈利年增速15%的公司,与一家年利润1亿元,把5年盈利合并到一年、隐瞒巨额负债与政府补贴的公司,根本不是一回事。这两家公司以接近相同的价格上市,如果报表看上去差不多,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坑投资者。
如果财报是真实的,操作中没有违法,能发出去算是投行之功,那些埋单者为自己的决策负责,而不是让监管部门为自己的投资负责。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发行股票的财务门槛会降低,以免为造假上市的土壤堆肥。
其次,这次改革的另一个要点是把保荐中介机构与造假责任紧紧拴在了一起。相关办法强调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承担核查把关责任;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投资价值;审核工作则重点关注信息披露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不要指望监管部门为发行人进行信用背书,这是不可能的。
出现造假,苦主要找的是保荐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必须以赔偿的方式为自己的不诚信或者不专业负责。中介机构必须公开承诺若信息披露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造成投资者重大损失的,将先行对投资者进行赔付。如果财报没有造假,又能以高价发行,投资者买入亏损,对不起,请自己为自己的投资负责。
A股市场上的一项德政由一桩造假事件引发——2013年,平安证券出资3亿元设立“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用于先行赔偿在万福生科虚假陈述案件中受害的投资者。这是中国投资者受到的难得的补偿,切实地保护了投资者利益,目前的政策是对这项试验的延伸。
承销商与发行人签订的承销协议采用余额包销制度,这是对承销商定价能力与人脉资源的考验。以往新股申购火爆,没有出现发行失败而致券商包销的现象,一旦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数量大增,高价发行就存在风险。
(责任编辑:魏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