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与市场预判的AH比价缩小、两地估值靠拢不同,H股溢价的局面被打破后,取而代之的是继续反向拉大
■本报记者 张 歆
沪港通周岁了!作为沪港通两地交易最重要标的的银行股,在这一年也经历了估值上涨、两地比价转换。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一年以来,16家上市银行A股总市值上涨了约23%,在总股本变化微乎其微的背景下,可以说银行股的整体估值上升了至少两成。
从“穿越”两地市场的投资者口味来看,银行股今年前10个月共计28次上榜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7次上榜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港交所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未公布十大成交活跃股),合计35次上榜两地交易的“前十大”。
此外,与市场一年前预期的AH比价靠拢不同,沪港通通车之前,约三分之二两地上市银行A股折价的局面虽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9家银行H股全面折价,且折价率最高的超过了40%。
估值靠拢只是传说
早在沪港通通车以前,市场就普遍预期两地上市银行股的AH比价空间将被压缩,从理论上来讲,估值差甚至可能被抹平。
但是,市场只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沪港通“通车”后,2013年和2014年长期存在的半数以上、甚至三分之二两地上市银行股H股溢价的局面确实被打破,但取而代之的并不是靠拢,而是继续反向拉大。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9家两地上市银行股H股全面较A股折价。其中,招商银行H股折价率为12.8%,折价率相对最低;其余银行股中,工商银行H股较A股折价率为19.5%,建设银行H股折价率为25.5%,农业银行H股折价率为25.8%,民生银行H股折价率为32%,中国银行H股折价率为32.6%,光大银行H股折价率为33.5%,交通银行H股折价率为34.4%,中信银行折价率更是高达45.5%。
“沪市与香港市场实现了互联互通,表面上看资金会流向估值较低的一端,但实际上资金还非常向往财富效应,也就是说,哪个市场有财富效应,资金就会流入哪个市场,沪港通实施后的前8个月,A股市场表现强劲,沪港通主要表现为资金对于A股的净注入;今年三季度,A股市场遭遇大幅震荡,沪股通资金有时就表现为净流出,而港股通的交投也略显平淡。
此外,同花顺数据显示,沪港通实施一年来,16家上市银行A股总市值上涨了约23%,在总股本变化微乎其微的背景下,可以说银行股的整体估值上升了至少两成。一年前,16家上市银行中仅有2家银行免遭破净囧局,而截至昨日收盘,只有2家上市银行股价破净。
“十大金股”花落银行
在港交所披露的每月成交数据中,银行股是无疑最为亮眼的标的股,其交投的活跃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一点在沪股通中表现尤为明显。
据《证券日报》记者独家统计,银行股今年前10个月共计28次上榜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7次上榜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港交所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未公布十大成交活跃股),合计35次上榜两地交易的“前十大”。
也就是说,两地投资者中,港股市场投资者更喜欢购买上市银行A股。由于目前的数据仅仅截至今年10月份,港交所共计恰好披露了100频次的沪股通上榜股票(每个月10只,共计10个月)和100频次港股通上榜股票。
综合上述数据来看,银行股在沪股通榜单中的占比为28%,几乎是“三分天下有其一”。14只沪股通标的银行股中(平安与宁波银行为深交所挂牌股票,并非沪股通标的股),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的曝光率最高。
相对而言,港股通整体的成交量远小于沪股通,银行股露面“前十大”的次数要少很多,不过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如果以行业来区分,银行股应该也是在各行业中上榜次数名列前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