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资本市场改革需明确重心

2015年11月07日 07:22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日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强调了要“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对此,需要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现有的资本市场改革重点。

  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大幅波动对于既定的改革路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维系一个健康发展的股市,成为当前面临的焦点问题。除了构建更加理性的监管模式与理顺政策思路之外,尚未引起充分重视的是,股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微观基础的完善。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企业部门中相对优秀的代表。无论股市怎么千变万化,都不可能脱离众多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如果不把重点放在改善企业的经营上,那么股市再怎么也“玩不出花样”。

  进一步来看,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率不太乐观的大背景下,企业投资的边际回报率也有所下降。而在原有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的转型中,企业发展普遍面临挑战,目前我国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的企业并不多。另一方面,虽然进入股市的企业是“优中选优”,但仍然有造假和伪饰的“坏分子”跻身其间。在众所周知的一些违规事件当中,对上市公司欺诈的惩罚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避免其损害上市公司的整体声誉。在此过程中,要避免各种行政因素、地方因素的干扰。如果说证监会是公司上市的“质监局”,那么除了充分保障“产品”信息的充分、真实披露之外,还需要同时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加强企业诚信机制和外部信用约束机制的建设。

  可以说,在股市涨跌中,作为股市真正基础和主角的上市公司往往变成了一个个产生利润的“符号”。但是,作为股市真正的基本面,只有当微观企业真正具有内在长期价值、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为居民福利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积极作用,才能为股市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就意味着,股市改革的重心往往在股市之外。

  此外,健康发展的股市也离不开有效的资金供求、市场结构、交易机制等要素。

  一则,提升国际化的程度。这就意味着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者、投资者、中介机构的国际化比重都要提升。由此不仅使A股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循环的重要支撑,也成为缓冲跨境资本流动的“蓄水池”。当然,除了市场要素的国际化之外,还迫切需要在法治化、规范化等方面进一步适应国际规则的挑战。

  二则,股市涨跌离不开资金供求的变化,这也很正常,但是当大量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高杠杆的民间资金涌入股市时,就可以预见到泡沫的膨胀与破灭了。当政府或央行信用支撑的流动性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时,更会对股市资产定价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这就要回到完善整个金融资源配置体系的层面,理顺保障资金流动的“水利设施”,否则当资本项目逐渐放开之后,A股将会成为国内外投机资本的“乐园”和散户的“炼狱”。

  三则,虽然历经多年的“机构化”发展,但是A股仍然被公认体现出典型的“散户市”特征,这不仅使股市投资模式趋于非理性波动,更使众多小股民容易遭受股市“过山车”的损害,也使监管部门常陷入“是否救市”的纠结中。相比而言,欧美股市不仅体现出机构投资者主导的特征,而且逐渐进入“机器人”主导的高频交易时代,这就使得股市“惨烈”波动的概率有所减少,而且使普通人更多地把投资交由专业的机构进行,减少非理性投资导致的波动。当然,A股市场要走向机构时代,需要真正构建约束机构行为和保障小股民利益的机制,否则会出现机构和上市公司“串谋”损害“弱者”的行为。实际上,当前股市运行越来越有利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如果政府不加以约束,股市的公平和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我国,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股市上涨阶段,中小投资者在博弈中只获得更少的利益,而在股市下跌阶段,中小投资者会遭受更大损失。

  四则,还需充分关注技术对于原有交易机制的冲击和影响。此外,监管重点除了针对各种违规交易之外,还应着力消除各类市场“谣言”和“噪声”,还股市一个“朗朗乾坤”。

  总之,为促进股市健康发展,资本市场改革应该集中于两方面,一是提高金融资源流动与交换的效率;二是强化公开、公平与透明,避免财富的“逆向”再分配效应。需要注意的是,理性的投资者情绪和市场预期也是影响市场稳定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注意维系市场规则的持续性、政策姿态传递的谨慎性,监管者重在按照合理程序进行规则优化,而非基于政府意志随意“变道”。无论如何,值得反思的是,股市在我国特定历史阶段已经被抬得过高,似乎应该“走下神坛”,回归平淡。因为任何充满暴富梦想和超额利润的金融市场,都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健康市场。(作者杨涛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