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交易量为100亿元,中标利率持平于2.25%。这也是央行最近两周来连续第四次将逆回购规模维持在100亿元的较低水平。本周共有200亿元逆回购资金到期,据此计算,央行公开市场本周资金投放量与到期量持平。
逆回购是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种方式,指中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在公开市场上主动融出短期资金的行为。逆回购到期时,央行再将有价证券卖回给一级交易商,可以达到在公开市场上回笼资金的效果。央行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逆回购的期限、规模、中标利率等要素,对短期流动性波动进行“削峰填谷”式的微调操作,实现对流动性的精细化管理,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自10月初以来,逆回购规模总体上呈现逐步缩量态势。从上旬的1200亿元,到中旬的四五百亿元,直至最近的100亿元。据统计,整个10月份,央行从公开市场渠道净回笼1500亿元短期资金。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已经很宽裕,逆回购缩量、收短放长也在情理之中。东莞银行分析师余缘波表示,央行前期为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和10月份的财政存款大规模上缴,注入中长期流动性规模较大,逆回购缩量,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部分短期资金,保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避免流动性大量淤积于银行体系。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央行未来可能主要以逆回购等工具,在公开市场进行操作来调节流动性,平抑资金利率波动,并借此引导金融机构对未来流动性的理性预期,达到传递央行政策意图的目的。
余缘波认为,央行近期综合使用多种政策工具,可以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势,在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情况下,资金价格走低和资产收益下行的趋势不会变。4季度,很多机构已在考虑来年资产配置的方向。货币政策收短放长的操作,会让更多机构在观望中坚定较长期限的资产配置,向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较长期限资金。(经济日报记者 张 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