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熊锦秋:理性看待A股缩量 “量为价先”非金科玉律

2015年10月12日 07:18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最近A股市场交易量在低位徘徊,即使上涨幅度也不大,有观点认为这说明市场缺乏信心,未来没有上涨行情。笔者认为,成交量并非市场信心的直接指标,即使成交量没有放大也不能断定市场不能走好。

  A股市场有“量为价先”的说法,投资者普遍认为,没有成交量,就难有大行情。的确,对于资金推动型的投机性行情而言,只有后续资金持续不断进场推动、成交量不断创新高,指数才有可能攀高。

  在股市屡次资金推动型投机行情中,散户们纷纷将风险抛诸脑后,加码投入、甚至融资投入,交易量频创纪录。

  不过,对于成熟市场而言,“量为价先”并非金科玉律。比如美国股市从2009年至今,基本处于单边上升通道。随着美股各类指数逐级走高,成交量却并没有同步放大。数据显示,美国股市2013年日均成交额较2009年的峰值下降约37%。

  从理论上讲,股票成交量大小与股价后市是否上涨没有直接联系。股票交易有买方必然就有卖方,即便一只股票交易量很大,只能说明不少投资者看好该股急于入场抢筹,但同时也说明有等量的投资者看空该股抛售离场,因此对后市走势并没有太多指示意义。

  从实际来看,股票交易放量,不排除一些做手利用“量为价先”的市场固有思维进行对倒放量,这是请君入瓮的骗局。

  真正决定股市走势的永远是市场的多空博弈。即使成交量极小,但若股票投资价值凸显,多数持股者信心充足、不愿抛售筹码,而买方又急切抢筹,这同样可以出现缩量上涨局面。

  当前A股市场成交量相比5、6月份大幅减少,原因有不少。首先是很多资金高位套牢,只能就地卧倒,基本不再交易。其次是前期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抑制了游资对倒操纵的交易冲动。第三是监管部门对程序化交易的规范以及对其中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变相T+0交易也形成较大制约。第四是投资者融资杠杆逐渐降低,减少了活跃资金的交易规模。

  在笔者看来,目前股市缩量交易,其实是求之不得的大好局面。交易缩量,也可看做是持筹投资者卖意较弱,筹码处于相对锁定状态,市场出现暴跌的概率大幅降低,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

  交易缩量,市场付出的交易成本也相应降低,这等于减轻了投资者负担,有利于市场休养生息。市场操纵者对倒放量骗局少了,变相T+0套利的机构少了,散户受到盘剥的概率也大大降低,这有利于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三公”市场。

  普通投资者不必再迷信“量为价先”这些老旧条条框框。这些经验或许只能适用于资金推动型的投机市场。当前监管部门的连环稳定举措,正在推动市场向更加成熟、科学的方向发展,相信交易量、换手率也将逐步向成熟市场靠拢。

  投资者无需将成交量与市场信心挂钩,正如上面所分析的那样,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成交量至多只能是“投机信心”的反映。

  没有成交量放大,股市也可能上涨,投资者无需担心市场缺乏增量资金推动、陷入存量博弈尴尬局面。只要股市越来越规范,增量资金将源源不断。当然,稳定市场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今后增量资金的入场,也将是一个缓慢的释放过程、而非之前羊群式入场。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熊锦秋:理性看待A股缩量 “量为价先”非金科玉律

2015-10-12 07:18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