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倒作价恶意操控市场 邮币卡行业乱象待规范
作者:王莹 杨译璐
为解决邮币等相关藏品流通性、便捷性以及事物品相核实等问题而诞生的邮币卡交易中心,已经作为新生事物高调现身。在投资者面前扮演着往来交易,投资获利的新生平台角色。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邮币卡交易中心20~30家,随着邮币卡交易价值洼地的不断被发现,未来邮币卡交易还将获得长足发展。
但是,新生事物通常伴随着一定新生行业的风险。藏品投资者恶意操作市场、对倒推高交易价格等个案已经发生,行业亟待规范。
2015年8月7日,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下称“上邮中心”)公告称,经交易中心研究决定,自2015年8月10日起,对于当日收盘价超过200000元(含)的商品实施限额计算市值进行申购,即单一商品申购当日收盘价超过200000元(含)的,一律按200000元来计算市值,低于200000元的按实际收盘价计算市值。
针对该公告进一步了解可发现,截至8月7日收盘,上邮中心所有上市的89个品种中,只有在6月底被停牌的“精致龙钞大全”(下称“精致龙钞”)价格超过了20万,数据显示,停牌前,精致龙钞收盘价报收48.5万元,共有藏品371套,市值高达1.8亿。
“精致龙钞于2015年年初发起,当时市值只有1万元一套。”上海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程刚表示,短短半年时间,这套藏品的市场价格涨了40多倍。但是在程刚看来,由于邮币交易存在特殊性,做存量生意,拥有大量的沉淀效应,如果市场认可价值,那么该程度的价值翻倍也被认可,但是对于恶意操纵市场的操作方式则不可姑息。
据了解,目前邮币交易行业存在两种申购方式,一种是市值申购,另外一种则是资金申购,不同邮币交易中心的市值申购规则不尽相同。
“精致龙钞大户通过对倒的操作方式,拉升该品种的市场价格,随后通过申购的方式来获取大量原始筹码获利。”程刚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精致龙钞藏品恶意造价者系吕某,是该藏品的大户,通过交易记录可以发现,存在吕某同多个吕姓账户间买卖进而推高市场价值的现象。此外,程刚进一步表示,不排除吕某通过同一自有账户既挂卖出又挂买进的方式进行对倒操作。
针对仅有40亿市值的市场,单单这一藏品市值就高达将近2亿元,也即一旦吕某参与新品申购那么中签率将高达5%,挤压了大量普通散户的中签几率和投资获利机会。
目前邮币卡交易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对于进入者来说门槛较低,也尚未形成行业规范,摸索前进以及行业大浪淘沙是当前可见的状态。这一行业现状不仅为从业者所知也为监管层所了解。
日前,证监会针对该行业多个省份的多家交易中心进行了调研,交易平台制度设计流程是否规范、所有交易环节是否有相关配套制度、交易过程中客户资金是否拥有安全保证等相关内容成为证监会重点关注的环节。与此同时,针对交易细节,是否发生通过保证金交易进行买卖以及在没有货物的情况下做空卖掉的情况。
程刚表示,目前上邮中心的电子盘采用的是托管模式,在此之外,还进一步开发了电商模式。“电商模式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竞拍模式和挂牌模式两种细分方式。”程刚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相比现货市场更多是老年群体,交易平台则更多吸引了年龄段在30岁左右的年轻群体。
竞拍模式,即将原先线下组织拍卖的形式挪移至线上,组织拍卖专场。一方面可以将原先线下短期密集拍卖藏品的周期拉长,满足想要关注这个市场但时间不够的群体,让投资者拥有充分价格发现的时间。
挂牌模式,则满足了大宗收藏爱好者,相比单个藏品的投资者,这个群体更倾向于批量购买,对此,上邮中心一方面解决了投资者对于信息披露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化解投资者对于大宗藏品仓储的尴尬问题。
“我们正在引入基金公司、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程刚表示,散户在投资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跟风炒作的心理倾向,机构投资者具有一定的理性。“未来还将引入更多的合格投资者。”程刚表示,随着邮币交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补充了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对于藏品鉴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李阳)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