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巨幅震荡 牛市还在吗
■本报记者 陆绮雯
连续两周大跌之后,沪深股市终于等来6月27日央行罕见降息降准的利好消息,这让不少投资者对周一A股企稳表现充满期待。但昨天沪指盘中急跌一度失守4000点大关,至收盘,沪指报于4053.03点,跌幅达3.34%,全天振幅高达10.07%。深成指下跌5.78%报于13566.27点,创业板大跌7.91%报于2689.76点。盘中逾1500只个股跌停。
多米诺式的倒塌,央行意外“双降”也未能改变市场走向。A股到底怎么了?
A股急跌行情并非历史罕见
对过去10年沪指暴跌6%以上的行情统计后,记者发现,2015年出现了4次,其中今年6月就有2次,分别是6月19日的6.42%跌幅和6月26日的7.4%跌幅,如果再算上5月28日6.5%的跌幅,沪指在近一个月里的下跌行情确实惨烈。与之类比的是2008年,当年A股调整也十分剧烈,大跌日有6次之多,巧的是其中两次也出现在6月,分别是6月10日和6月19日,沪指跌幅分别达7.73%和6.54%。而这之后的4个多月,才出现下一个大跌日。2007年沪指暴跌6%以上的行情出现过三次,分别在2月、5月和6月,最大单日跌幅出现在2月27日,达8.84%,也是十年之最。2009年的8月31日是当年唯一一个大跌日,沪指下跌6.74%。
这样的数据对比,说明A股短期内急跌并非这轮杠杆牛市才出现的调整方式。不过,对大跌日进行统计,记者也发现:2008年跌幅超过5%的行情出现过14次,是因为牛市行情结束;而2015年至今,已经出现4次5%以上的跌幅。难怪市场对牛市的信心开始动摇。
非理性市场应倾听理性声音
谈到A股市场近期巨震,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坦言,这种带杠杆的调整确实是新情况,超出大多数人的认知。
而在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看来,在缺乏经济基本面、上市公司业绩支持的情况下,一有风吹草动,有时甚至是一个假消息,股价就会大起大落,这是资金市的特点。不过,他对后市仍维持积极判断。眼下的大跌,既不是进入熊市的“股灾”,也不能认为是最后一次大调整,只是在中国现有金融生态和产业生态环境下,资金市的操盘逻辑。
后市如何,或许再睿智的分析师也很难给出准确预判。但任泽平的“三声呼吁”值得一听。他呼吁监管层做好带杠杆市场调整的风险控制预案;呼吁业界分析师不要过度渲染情绪和制造谣言;还呼吁广大股民控制风险、保持理性,不要把家底压上放杠杆。这或许是当下非理性市场上最该倾听的理性声音。
不过,从昨天的环球股市表现来看,A股的大跌并非个案。由于希腊危机愈演愈烈,希腊政府于周日宣布实施资本管制,所有银行与证券交易所周一暂停营业,全球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责任编辑: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