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外汇占款创七年最大降幅
减少1564.76亿元 分析认为为应对资金外流年内将再降准 降息预期也升温
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部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减少1564.76亿元人民币,降幅创下2007年以来之最,反映了当前出口进一步下滑,同时流动性趋紧。
分析认为,外汇占款的大幅下降是美元走强、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带来的影响,外汇储备逐渐从富足变成短缺。随着发达经济体和货币政策分化加剧跨境资金的波动性,在此背景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状况难以大幅改善,年内央行仍有可能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至2次以应对资金外流局面。此外,上周日的降准一部分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的下降,同时市场在现阶段将开始预期降息。
跨境资金流动是否显著恶化?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3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由正转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在2月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数据点评中分析,虽然2月外汇占款为正,显示资金流入,但实际上当月银行结售汇逆差1054亿元数据更真实体现外汇供求状况和跨境资金情况。”
降准对冲资金流出
谢亚轩表示,一季度央行外汇占款为-2520亿元,金融机构外汇占款-2227亿元,两者同向波动,显示央行为了维护汇率稳定,在一季度出手干预了外汇市场。
整个一季度外汇占款减少了大概2500亿元,比去年同期大约是少增了1万亿元多一点。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和外汇占款应该基本上是衔接的。但预计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状况的深刻变化,外汇占款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之间的关系会逐步淡化。
(责任编辑:向婷)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